鲁迅文章生态与活性的魅力研究
2020-09-10黄红玲
黄红玲
摘要:文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通过平铺直叙、华丽而不失优雅的语言进行叙述,通过文字让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鲁迅作为我国文学界的著名文学家,在文坛的地位不可撼动,并且它的文章经常被用到语文学科中进行教学。本文主要针对鲁迅文章生态与活性的魅力展开研究讨论,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鲁迅文章生态与活性魅力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鲁迅文章;生态与活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引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动荡混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回望童年故乡生活,文章的主题是对童年欢乐生活及故乡风物的眷恋和不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一、鲁迅文章生态与活性的表现
(一)鲁迅文章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是文章描写非常关键的写作要素,自然环境的描写能够突显任务形象的特征,还能够增加读者阅读文章的真实感,同时对自然风景和气天气等进行描写,能够增加文章的美感。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描述,能够更加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表现。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自然环境的文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在這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中,鲁迅先生采取由远到近的写作手法进行描述,抓住事物的颜色、声音、状态等特征对其进行描写,体现出用语的精妙,能够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想象到鲁迅先生童年生活下的自然环境,借助自然万物烘托文章氛围,为文章增添色彩,体现出文章中的生态与活性的魅力。
(二)鲁迅文章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客观存在物,是社会物质及精神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等等,能够客观反映出时代、社会和人际关系[1]。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映社会环境:其一,空间环境,通过对具体的空间环境进行描写,勾画文章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其二,人物活动及人际关系,通过对文章中人物活动和人际关系进行详细描写,反映出文章所呈现的社会环境;其三,人物心理环境,通过对任务心理环境进行分析,反映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主要是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这两个空间环境进行描写,对闰土、书塾先生、闰土父亲和长妈妈等人物的心理活动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描写,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让文章显得更加具有活性。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魅力体现
(一)慰藉心灵
该文章中主要是从回忆童年趣事、描述过往童年生活。鲁迅先生在回顾童年生活时,体现出的是温馨憧憬的留恋之情,来慰藉自己悲伤苦闷的心灵[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先生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寄托了他一生最快乐愉悦的时光,在这里能够抚慰他受伤的心灵,通过大自然中的美景与风物,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通过美好善良的人们,如长妈妈、闰土父亲及书塾先生等人,从他们身上感受人性的温暖与淳朴,从而让鲁迅先生保留浪漫天真的心。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又让自己回想以往的故乡,回想与故人的交流,通过这些一桩桩的回忆,勾起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之情,使得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得到安抚。
(二)回望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在百菜园和三味书屋中度过的童年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仅仅是鲁迅先生的精神乐园,同时也是广大读者们的精神乐园。“……高达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吟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中可以看出该文章里,有非常多描述童年趣事和欢乐场景的片段。在百草园中,有着丰富绚彩自然风景,在这里面有着非常多鲁迅先生有趣的童年故事,让一些远离故乡的人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回想到自己的故乡,引起读者情绪上的共鸣。就算是没有作者这种游离故乡的体验,通过鲁迅先生在文章中的棉鞋,也能深切的感受到百草园中花草丛生、虫鸣鸟叫的自然生机,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引起读者的羡慕和向往之情。当广大读者在欣赏这篇文章时,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感受那静谧、欢乐和舒适的童趣氛围中,能够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精神乐园。
(三)传承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描写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快乐的童年时光,同时也有描写鲁迅先生上学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在描写鲁迅先生上学生活中体现出其对文化知识的热爱与渴望,也展现了文化知识的传承。在鲁迅先生的童年中,有快乐、自由自在的玩耍,也有饱含诗书的教育教学。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也是该篇文章的鲜明特色之一。在该篇文章中,主要有三位知识的传递着,分别是长妈妈、闰土父亲以及书塾老师,这三位人物角色承担了整篇文章文化知识传播的重任,而鲁迅先生与他的同窗则是文化知识的承受者。其中,长妈妈所传播的是民俗知识与民间文学,闰土父亲是实践知识的传递者,书塾老师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三位的影响下,鲁迅先生接受到较多的文化知识。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读者传授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这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过程,读者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读书生活,也能感悟到读书的乐趣及文化知识的魅力。
(四)蕴蓄寓意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主要是描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点,而这两个地点也是承载了整篇文章教育成长的寓言寓意,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教育模式是不一样。反射到读者身上,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都经历了这样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其说这篇文章一篇叙事回忆文,不如说是一篇少年成长寓言故事[3]。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是鲁迅先生的意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地点,而是有一种特指的代表性意义,其是鲁迅先生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交汇之后,所意象出来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在每个人心中也有这样一个园,是每个人童年时期宝贵的回忆,有各种各样的童年趣事,而三味书屋的物象就是“书屋”,是传授文化知识、学习传统文化的创所,在书屋中的感情要素,包含对教师的尊重之情、对学习伙伴的友爱之情及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之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文章都具有鲜明的活性魅力,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读者思考。本文主要是以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展开研究,该文章主要是回忆童年生活、回望故乡风物,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同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描写,不仅充满童趣,还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展现了人类传承文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鲁迅先生在该文章中运用了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人物性格特征也更加鲜明。该篇文章展示生命的成长、教育的方式,构思非常巧妙,所表达的主题寓意深刻,是一篇韵味无穷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谢守成,刘丹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和教学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2015(04):55-62.
[2]肖培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思考[J]. 语文建设,2019(03):23-27.
[3]李祖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J]. 语文教学通讯,2019(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