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资源性资产管理的模式选择

2020-09-10武铁志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管理模式

摘要:资源性资产的管理目标为促进资源使用和配置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资源之间分配的合理,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解决资源所有权不清的问题。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增加资源配置和管理的透明度,实现整体管理效果和水平的提升。为此,本文分析资源管理现状,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性资产;资产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

资源性资产是指我国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资源,包含土地、煤矿、水资源、植物资源等。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对于资产性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保障资源开发和使用的合理性,带给人们更多经济收益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处。基于此,结合我国资产性资源的使用现状,以及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创新管理的建议,具有十分必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资源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受我国发展经济战略的约束,对于资源的管理往往只重视具有实物形态的部分,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有效把控,导致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很难统一,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很难对其进行约束。不但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会造成物力和人力方面的限制浪费钱,为政府部门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同时,因为在法律领域,我国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为国家,但是国家却不能在资源性资产中直接获得经济收益,使其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有所降低。同时对于管理主体的区分方面,国家和政府作为资源所有者、资源开发的投资者、资源所有者,三者的职能很难区分,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会造成权责不清,很难发挥出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由于我国在资产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上的弊端,部分资源开發者和不法人员会利用制度的空缺,不顾及法律上的规定,而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人过低使用。同时,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由于部分单位缺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会使部分资源得不到有效应用,甚至有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分析这种状况的出现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缺少管理制度约束和激励制度的鼓励,使开发者无法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紧迫性,甚至出现恶意破坏资源的情况,比如填海造田、毁林开荒、地下水过度使用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水土流失的面积就已经到到近400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应用区域占据10000平方公里,工业污染排放量达到400亿吨,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资源性资产管理创新模式的选择

(一)重视对资源性资产所有权管理,维护所有者的合法利益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于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和利用,逐渐可以特殊资产的名义进行等价的交换,并对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在国家享有资源性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可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力进行分配,完成对资源的合作开发和应用。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不排除对所有权的转让,将部分资源转化为所有者的所有。在完成所有权分配后,对于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的分配同样重要。由于资源性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收益的分配也因依据一定方式,保障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其中,对于开发劳动者的收益分配,可利用提取盈余公积金的方式,而项目经营者可通过股份的分红,资源所有者的利益可利用地租的方式来维护。只有各个主体之间实现经济收益分配合理,才能够更加和谐的完成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并实现资源管理和约束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搭建统一协调管理平台,增加资源开发利用的透明度

资源性资产的现代化管理,除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外,利用先进技术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对于管理效果的提升起着显著的作用。为此,国家和政府部门首先应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投入,并通过对各个部门的沟通,实施全国统一性的管理标准,实现产权流转和资源应用透明性的提升。其次,应重视对我国各地区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将数据信息集中到一起,建立资源管理的数据库,提升数据提取和应用效率。在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性建设后,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保障相关资源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最后,应以我国代表性的资源性资产土地为依托,在土地系统中整合其他资源信息和数据,以丰富系统中资源的内容。进而有效提升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本身的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资源性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明确资源的所有权,以及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还要保障管理职权的清晰透明,做到管理结构的合理及管理制度的规范。只有在这两个层面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利用和转入,才能发挥资产性资源在经济市场中的价值,实现对国家所有权的维护,并在经济收益上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瑞涛,夏英.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观察——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为例[J].农业展望,2020,16(02):9-13+20.

[2]邱怡慧,王璞,苏时鹏.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兼论福建省改革实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02):52-59.

[3]马永欢,吴初国,林慧,黄宝荣,苏利阳,张雅丽,孔登魁.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1):60-70.

作者简介:武铁志 (1966.4-),男,汉族,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管理模式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