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天南星种植技术探究
2020-09-10赵洪科
赵洪科
【摘 要】东北天南星又名天南星、天老星、山苞米,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块茎近球形或扁球形,径达3cm,须根呈放射状伸出。其以球状块茎供药用,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解毒医疮的功效。
【关键词】天南星 种植技术 管理 防治 功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97
高中生对于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既熟悉又陌生,它與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学生在每个课题学习时,先要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实践是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走进生物技术,体验和运用生物技术,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
一、种植
1.选地:地宜选肥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忌在土质黏重、瘠薄、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土段栽培,在山区可利用山沟谷间、溪流两岸或疏林下的阴湿地种植。
2.整地:选地后,先施入有机肥作为底肥,每亩施用量为3吨,均匀撒入地面,将土深翻30cm,作业道50 cm左右,畦长视地形而定。
3.播种与移栽:(1)种栽繁殖。因其种栽繁殖的遗传性稳定,能确保丰产、稳产且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在生产上多采用此法。于4月末5月初在已做好的畦上按株、行距15—20cm,深5 cm开穴,栽后要浇透水,每空1株,芽头向上覆40 cm厚的细土,然后覆盖松绒稻草保湿,15天左右去草,每亩地栽植1.1万—1.25万株。
(2)种子繁殖。东北天南星种子无休眠特性,属短寿命种子,应随采随播或竖春播种。秋季的种子室温储藏1年则全部丧失发芽力。生产中不能采用隔年陈种。于4月下旬5月初,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5cm横向开沟条播,沟深3cm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于沟内,覆土与畦平齐平,稍镇压、浇水。播后第二年4月下旬移植于畦田,随挖随栽。
二、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经常检查覆盖的变化情况,发现缺少及时补盖,应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发现干旱及时浇水。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出苗时及时撤出覆盖物,以免出苗后撤覆盖物时损坏小苗,当苗高6cm时按株距12cm定苗。对缺苗进行补栽。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幼苗生长期间要做好除草工作。
2.田间管理。天南星喜湿,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为有利于天南星更好生长,可以上盖遮阳网,遮阳网高度以70cm左右为佳。第1次除草要用人工拔草为佳,以免用机械伤害嫩牙。成苗后苗根向四处扩展也要浅锄,避免伤根。生长期间,结合松土除草适当施磷钾肥(也可以在整地做时一次性施入)。为了提高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于6—7月天南星肉穗状花序从鞘状苞片内抽出时应时剪除,减少养分消耗,利于球茎生长。
三、病虫害及防治
1.东北天南星褐斑病。此病为害叶片,感病叶片上产生褐色病斑,中心部色浅,后期向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常造成叶片早枯。病原为中华尾孢,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田间枯枝残叶上及土壤中越冬,5月初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发病,7—8月发病严重,直至收获均可感染,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高,田间温度过高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植株枯萎后清理田园,将病株残病集中深埋或烧掉。搞好田间卫生,实行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出苗后用7%的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万霉灵600倍液交替使用,共喷3次。
2.东北天南星锈病。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状的病斑,直径1—10毫米,黄色面生有黄色环状小粒,即病原菌锈子腔。病原内担子菌亚门冬孢菌不完全锈菌目不完全锈菌种锈孢属真菌。锈子腔有包被,孢子吊珠形成,锈子腔环状。在东北天南星叶片上只形成锈子腔,产生锈孢子。5月发生,6—7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15%的粉锈宁800倍液,每周喷1次,连喷3次。
3.病毒病。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天南星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驳,使叶片变为花叶病状,同时发生叶片变形收缩,卷曲变成畸形症状使植株生长不良,后期叶片或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喷药灭传毒蚜虫。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
4.虫害。红天蛾,以幼虫为害叶片,咬成缺口和空泀,7—8月发生严重时把天南星叶子吃光。
防治方法:在幼虫低龄时施90%敌百虫800倍液或4%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灭。
四、功效及产量
掌叶半夏、虎掌南星、异叶天南星、一把伞等有袪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主治面部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及宫颈癌等。外用可治疗肿毒、毒蚊咬伤等症。生天南星有毒,中毒时可致舌、喉发痒后肿大,严重时窒息而死。轻者用醋浓茶蛋清解毒,近年来由于资源少,用量大,人工栽培少,一直为紧俏中药材之一。
产量:一般亩产干货600—700斤,折干率为3%,以块大色白者为佳。
参考文献
[1]肖智.东北天南星的药用价值及人工栽培[J].人参研究,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