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2020-09-10冯大志
冯大志
【摘 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种转变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还不太容易适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學生的主体地位有待探索。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77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大胆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教学模式、方法的老套,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体现,总是被教师牵着走。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其中探索、发现和学习。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其他的思考与质疑。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在教学课程中只需要听教师传授知识,然后能够将这些知识镌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就是好的教学。在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大多数教师所青睐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一批批被动学习的学生,而要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和领悟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转换角色,要从课堂的领导者转换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参照教师的答案;引导学生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由教师制定统一标准;引导学生大胆地创作,写出真实的文章,而不是依靠华丽辞藻的堆砌。总之,教师要明确观念,语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有自主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记忆词语、背诵古诗,而是一个复杂的自我思维和头脑思想构建的过程。这都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思考。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
在很多时候,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或者是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所致。而这种理解的难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无法融入课堂学习。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思考,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就要降低这种因为经验缺乏而造成的理解困难。而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进入真实具体的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具体的方法有,情境导入、生活情境的创设、语言情境的创设。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课堂,积极地配合教师教学,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和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能进入具体的情境,更加主动地探究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二)生活情境的创设
生活情境的创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学生对于这些情境是较为熟悉的。而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理解时更为具体,甚至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语言情境的创设
语言情境的创设,就是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描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具体的画面,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的美丽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脑海中构建具体的画面,更加容易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初中语文的知识丰富而广阔,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还较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感到晦涩难懂。这样就造成学生无法顺利地参与课堂,也无法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有了畏惧心理,更加惧怕语文学习。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迎合了初中生喜欢图片、视频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他们思考的难度,确保他们能顺利地参与课堂。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课堂,有助于帮助他们完成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观潮》这节课时,很多学生都没有身临其境地观看过钱塘江大潮,所以根本不能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而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段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在震耳欲聋的波涛声和壮阔的画面中,感受这天下第一胜景,由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巧设问题,确保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问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在进行思考,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提问需要进行巧妙的设计,才能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教学过程,并都进行了问题的思考。第一是问题难度的设计,问题的难度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第二是提问的频率,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倦怠,从而不愿意进行课堂思考。
五、正向引导,鼓励评价,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生的心思较为细密,他们会非常细心地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细心体会教师的语音语调,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用温和的语调和正向的语言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因为惧怕教师而不敢主动加入课堂,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敢有自己的思考,或者一股脑儿地否定自己的答案。当然,有学生勇于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时,教师也要多采用表扬、鼓励等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和年龄等原因,很多教师会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导者,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事实。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应信夫.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6).
[2]陈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8):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