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中小学生生命教育“+X”模式实践研究

2020-09-10段海燕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冠班级生命

段海燕

【摘    要】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命灾难的同时,也给中小学生提供了生命教育的良机。本文从分析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将生命教育融入班级主题教育和学科教学的“1+X”模式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以指导学生探究生命知识,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

【关键词】疫情 中小学生 生命教育 “1+X”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99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开年之初,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小学生而言,疫情来袭,正是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机会。但令人遗憾的是,生命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在班级主题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中,科学设计疫情与生命话题,对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也碰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问题之一:面对疫情,学生生命知识缺乏。春节遇上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由于中小学生对病毒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疫情预防等生命知识知之甚少,听着每天刷新的疫情数据,极易产生对疫情的恐惧心理。

问题之二:面对大量新冠患者的生死,学生生命意识淡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社会、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中小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在战“疫”期间,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了解大量新冠患者死亡的新闻,但部分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含义模糊,生命意义认识不足,表现出对他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漠然视之。

问题之三:多元认知冲击,导致学生生命价值迷惘。当今社会复杂多元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小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在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逆行者”的英雄群像,但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极的信息,甚至有对英雄群体或个人的诋毁。由于缺乏处理辨别这些信息的能力,使中小学生对生命价值更加迷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创造性地调整线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用好“疫情”这本活教材,将生命教育贯穿在班级主题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积极尝试疫情期间生命教育“1+X”模式。

二、概念界定

1.生命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拓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心,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2.“1+X”模式:本研究中,“1”指生命教育选定的一个主题,“X”指开展生命教育的多种资源和形式,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活动等,即围绕一个主题,精心挑选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然后根据一定的逻辑进行编排、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主题教育和学科教学活动。

三、具体措施

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疫情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教育和学科教学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探究生命知识,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

1.在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与学生商讨,确定以“战‘疫’”为总主题,选择了三个生命主题(即“1”),分别是:①病毒;②人与自然;③逆行者。

2.主题确定之后,老师与学生讨论,明确编排体系,收集主题资料,设计主题活动(即“X”)。具体做法如下:

主题一:病毒。以了解生命知识为目标,针对什么是病毒、为什么会传播、怎样传播三个问题,设计家庭亲子任务,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关注新闻、查阅资料,让孩子以直观和自我发现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并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在班级群内展示,引导学生、家长讨论。在增补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打破未知,消除恐惧,增进亲子关系。

主题二:人与自然。以专题阅读形式展开,旨在增强生命意识。通过主题阅读,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学会爱护动物,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指导学生开展《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西顿动物记》《森林报》等经典阅读,以读书沙龙的形式在班级群内分享讨论对“人与自然”的新思考。

主题三:逆行者。以钟南山、李兰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坚守在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故事为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向逆行者这个英雄群体致敬。活动包括:①收集整理逆行者故事;②为一位最美逆行者写颁奖词。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提升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推荐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充分感受不同媒介带来的学习体验,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生态的、立体的在线“生命课堂”,强化生命教育效果。

四、实践反思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学生已返校复课的条件下,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疫情防控,克服学生麻痹大意、心有侥幸和放松警惕的思想,做好持久战“疫”的准备,确保学生生命健康与生命安全。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做好学生居家学习和返校上课的平稳过渡,提升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生命适应能力。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教育不应随疫情结束而终止,应伴随学生成长始终,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必修课。生命教育本身应具有生命性,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在生命教育中体会生命成长,提升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基金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WW[2019]GH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建文. 让教育在生活中“活”起来——基于生活重大事件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2(3).

[2]張世廷.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缺失原因及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9).

猜你喜欢

新冠班级生命
新冠疫苗怎么打?
班级“四小怪”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不称心的新班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