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2020-09-10张靖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张靖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为实验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而且实验还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9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要以实验为依托。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客观规律,更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化学在理综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教师往往会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正是由于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使得教师在进行实际的化学教学时,通常都会更关心学生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作为化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却常常被忽略,有的教师仅仅进行实验演示,留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获得的仅仅是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却了解甚少。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成长。

(二)学生的实验能力明显不足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课程相比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来说,在内容上知识更加繁多,在逻辑上思维更加复杂,因此也给学生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甚至会使很多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如果教师这个时候能结合实验教学,那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理想,毕竟实验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实验的经验积累,操作起来畏手畏脚。殊不知,越是不会越是不练,越是不练越是不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实验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

二、优化措施分析

(一)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验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动力与源泉,学生只有对化学实验产生探究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与创新。例如教学氨气性质的时候,由于教材上“喷泉实验”用的器材比较多,且实验步骤复杂,操作起来容易失败,所以难以起到演示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药品用量少、仪器尽量简单、有安全保障和环保的要求,选择用分液漏斗和注射器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这一实验不仅步骤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将分液漏斗的旋塞关闭,然后通过向下排空气法将氨气收集到分液漏斗中,再用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把分液漏斗的漏斗口密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装满水的大烧杯,并往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随后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分液漏斗,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这时红色的喷泉就出现了。最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这样的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需要创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让学生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一是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选择探究性实验内容,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进而巩固化学课本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二是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实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互相配合、互相学习,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例如,在进行氨的喷泉实验时,教师要安排分组实验。各实验小组设计不同的方案,使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在多次实验探索后,掌握形成喷泉所需要的条件与原理。

(三)對比探究实验,强化创新思维

实验对比,有利于学生发现相似实验中的不同之处,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主动发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创新思维。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究,做好学生的实验“指导者”,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积累化学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O2”这一知识为例,开展SO2漂白性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设计一个Cl2漂白实验的操作流程,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漂白实验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品红溶液通入气体,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学生发现在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气体后都会产生褪色现象。而加热以后,通入SO2的品红溶液逐渐恢复红色,通入Cl2的品红溶液则无色。通过观察实验的差异性,学生更容易发现实验异常现象背后的本质差别,从而从化学本质规律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强化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改进教学引导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度研究教材基础知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黄晓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2017(29).

[2]陈福天.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J].当代教研论丛,2014(6).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