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核心素养下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10陈瑜

体育风尚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新课标

摘要: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德育亦是新课标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奠定基础。本文探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新课标;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对道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全球发展趋势,核心素养在全球多个国家被研究,德育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强烈冲击原有的道德观念,随之引发一系列社会新问题的出现。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以更积极的态度承担起未来建设的重任。

(二)传统教育对德育教育的缺失现象严重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智力的发育,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基本依据。学校过分地强调考试成绩,把升学率、及格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准。教师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在升学率压力下,忽略德育教育。在这环境下,德育教育自然沦为第二位,从而制约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对学生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目的就在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德育教育,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德、知并重。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以体育课为平台,以各种活动项目为抓手,灌输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体育学科中,教材是实施体育活动的理论依据,教师一定要从育人的高度,以德育为指导思想,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观。教材中理论基础知识,主要是在室内课时进行讲解,可列举我国体育明星在亚运、奥运会上夺冠的情形,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活动的引导

不同的教学安排产生的德育效果不同,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目的性。

1.團体性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如篮球、接力等项目,需要战术和技术的巧妙配合,运动中能逐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对觉察对手的作战意图,提高竞争士气有明显作用。反之,在足球运动中没有集体观念,单纯发挥“英雄主义”战略,不懂得相互配合,即使自身的足球水平很高,也很难在比赛中进球而取胜。

2.适当困难的任务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决果断的勇气。耐久跑和障碍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双杠等一些较为危险的项目更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学生也会在这些运动中,相互激励,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胜利来之不易。教师应根据这些项目特点,逐步渗透各种意志品质的教育,并加以引导出:人一生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这些优秀品质和意志的基础之上。

3.利用对抗性运动,有利于展开对学生挫折教育和培养不服输的心理素质。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安排各种体育活动的比赛、测验或考评,合理利用这一机会教育学生:任何人都向往胜利,但失败也常常不可避免,在失败面前,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直接面对?在分析学生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诱导,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态的素质,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更能锻炼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提高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

4.规则让学生明白纪律的严肃性。任何一场比赛都有其自身的规则。正是有规则的约束,使得活动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在教学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执法,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必须有相关的处罚措施,随时提醒规则的不容侵犯性。以此引导遵守纪律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法则,违反纪律必将受到惩罚,从而使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

三、教师要采用合适、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是前提

任何评价都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虚伪,起不到应有的德育作用。教师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看到光明的一面,点燃学生心灵的一盏灯。因此,在评价时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绝不能因某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就一味地表扬,也不能因成绩不乐观就大加批评。不顾场合、时间地批评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二)及时评价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每一次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赞赏,及时地表扬可促进他们不断努力进取。时间一旦被拖延,学生会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影响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所谓的趁热打铁,效果更好。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去鼓励学生,学生也会因此提高自信心。

(三)教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体育教师应该以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实施教学活动。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系列表现如精神面貌、思想感情等对学生是一种无形教育。这种教育再加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活动,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讲究规范、举止大方、言谈文明等。

总之,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为以后在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教师方法得当、适时引导,学生在德育方面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艳红.浅谈小学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2010(13).

[2]倪玉彦.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4(4).

作者简介:陈瑜(198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一级教师,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