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自组织研究
2020-09-10弓斌
摘要:经济水平是人类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此地区的人们追求体育运动的种类和方式。从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后,群众体育开始不断的发展与丰富。这一计划颁布后,其中掺杂着行政与控制,使其处于“被组织”的状态中。只有将二者融合为一体,实现《全民健身》的自组织观。一个国家民众体育素质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毕竟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国民身体素质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因此,在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民众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自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家当时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国家实行了单位体制。单位既是人们的工作场所,也是生活的基本场域。当时,只有政府以及各个组织集体组织体育活动,这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典型的被组织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强盛,单位体制开始弱化,社区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随之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开始出现,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社区体育活动。在发展初期依然靠的是国家的行政力量,被组织特征依旧明显。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各个层面开始转型,单靠政府的力量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群众自发组织体育活动是时代变迁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健康一词也不断的被人们提及,这使我国大众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如何,就要看这个地区大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目的性以及参与程度如何。社区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区体育对全民健身开展起着积极性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府干预过多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整个国家基本上处于泛政治化时期,而这一时期较为显著的特征则是国家具有全能性。在当时国家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政府主持,形成了统一制的管理模式。在国家建设过程中,体育的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身体体质,当时地方政府落实了国家的全部事宜,其中就包括了体育方面的活动。政府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加大对全民健身以及各项竞技体育的宣传,使居民积极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在当时我国的教育还是处在一个落后阶段,人们对体育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了解少之又少,政府为了让居民对体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宣传。政府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逐步实现区中兴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经常化”、“努力成为体育强国”等号召。并且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对其进行宣传,鼓励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总体来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饰演了多种角色,指挥者、组织者、宣传者、还是强大的后援。政府这双无形的双手操控着群众体育。使其最终处于一种被组织的模式下。
(二)过分依赖于国家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控制下,社会成员的个体自由受到控制,各种行为也受到了约束,甚至连思想和言论都受到了禁锢,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无条件服从当时特定的以上形态。
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是人民群众,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上有一定的话语权。要想开展好群众体育活动必须依赖各种因素的合作,其中有人为因素、组织因素、场地设施因素等。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参与者出现了较强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于单位和依赖于政策,再加上政府下达的红头文件,使得参与主体失去自我组织能力和意识。在举办各种活动都要有政府提供资金和场地设施,使参与者有了较强的依赖性。使群众体育活动一直处在被组织模式下。
二、社区体育活动在他组织模式下的弊端分析
(一)群众体育需求难以满足
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主体是人民群众,活动形式和内容不但要满足参与主体的需要,而且還是大家喜欢参与的。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现在人们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在健康投资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最初单纯强身健体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在体育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强健身体。
他组织模式下的体育活动,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也许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人们心中最理想的体育活动。他组织模式下的体育活动都是由政府组织,以文件的形式下达相关部门去执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体育活动,宏观上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这种模式下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不一定是人们喜欢的,无法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二)政府的投入与预期的收益不符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政府以各种红头文件提倡人们投身于全民健身活动中,从而使社区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规模较大、投入较大的群众体育活动有很多。如以节日、具有意义的日子、奥运健身日等为契机的活动,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政府全身心的投入,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活动过后所得到实际效果怎样?很明显,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普及性可知,规模宏伟的活动结束后风平浪静,所获得的效益微乎其微。可见,政府的大力投入,并没有得到相等的收益。
(三)物质条件因素
改革开放后,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农业劳动思想随之得到解放,人们的消费观从原有的物质消费开始向娱乐和精神消费转变。此外,机器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人们的劳动时间,居民的空闲时候增多,这就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还有体力劳动的减少,使人们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通过体育锻炼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因为体育具有娱乐、健身、养生等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物质的丰硕,造成了营养过剩的现象。机器时代取代了人们的手工劳动,造成居民的抵抗力降低。
目前看来,最不利的因素还是场地因素,所以要完善基本設施的建设,满足人们锻炼的需求。
(四)政策因素
政策可以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缓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还可以引导和约束社会运行。好的政策有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成长,反之,不合适时代的政策会成为阻碍其成长。所以,制定政策必须根据实践调查去制定。
三、解决的途径
(一)打破对政府的依赖,改变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控制行为的主谋源于陈旧的观念,要想在观念上做出改变就必须打破原来的墨守成规,打破对政府的依赖观念。要改变由国家办,政府管理的旧观念,应该建立起由社会办,社区管理的新观念。
(二)建全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明确各阶层的任务
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要分工明确,要有主次之分,相互配合。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要明确划分,社区体育管理层次的完善,是对社区体育活动自组织完善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社区体育活动自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社区体育活动的自组织能力。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参与人数,使更多人投入到社区健身当中。并借助现有的参与者对更多的人进行引导,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其次,树立参加者的主体意识,扩展主观能动性,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推广与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脚步,用现有产业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加大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投资,引进更多的经济来源渠道,使社会各界加强对体育的扶持力度,使其向更好、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使其投身于社区体育事业中
加强社区指导员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使更多相关人才积极投入到社区指导员这一行列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陷,从而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川,刘春梅.城市社区形态转变下社区体育组织的建构困境与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04):19-23.
[2]朱松.全民健身视角下成都市高新区社区体育开展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3]李延超.新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9):45-50.
[4]王文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5]罗丹梅.成都市龙泉驿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建议[D].成都体育学院,2018.
作者简介:弓斌(1991-),男,汉族,山西忻州人,研究生,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