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0张兰
张兰
【摘 要】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行为特征,他们心理上处于青春发展期,外部的行为一部分受到心理支配。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使其教学有效性提高,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53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劃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这个概念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思就是,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运用表达法与角色扮演法达成教学目标
在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语文综合能力中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比如在教学古诗词以及文言文部分时,教师可以运用表达法与角色扮演法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并且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孔子《论语十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分好小组,或者选取积极踊跃的学生并分配相应的角色,在课堂上,由扮演角色的学生将本文内容演示和表达出来,这样教师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对本课的课前准备情况,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以此确定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是否到位。表达法的核心在于鼓励学生勇敢地张口说话,大声回答问题,至于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并不是教学考核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对语句的筛选与选择中,学生还能体验到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也能进一步体会到语句的建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在课上进行辩论,教师要注意把控进程与纪律
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在思维方面要有所发展与提升。但这个维度的目标不太方便量化考查,也不利于标准化评判,所以辩论法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辩论法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秉持辩证的思想,从正向或反向延伸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截取课本中的片段或词语作为支持自己论点的依据,同时也要恰到好处地反驳对方的论据甚至推翻他人论据,以达到讲事实、摆道理来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最大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现场参与,教师可以从学生发言、双方辩论等多个角度去实时观察,以便教师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判断。但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控制学生辩论时的氛围和纪律,警惕学生的音量控制以及辩论的时长,教师要把握进程,观察时间,合理安排课堂进度。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借助多媒体演示法展现,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初中语文要达成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除了对学生有文学性和人文性的要求以外,还有对艺术的追求与鉴赏,创造性也是尤其重要的。在教材的编制中,非常注意诗歌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艺术性和优美性、意义性和普遍性。比如在曹操《观沧海》一诗的学习中,诗歌本身既对仗又工整,这是美;诗歌本身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这也是一种美;诗歌背后还有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历史故事,这同样是美。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一一展示《观沧海》中沧海的图片,播放全诗的音频,播放全诗的演示视频,学生就能以图片、文字、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观看和赏析这首诗,这种多角度多形式的观察视角,便于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观察和赏析,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鉴赏和赏析的专门教学。创造性的教学不用专门和刻意,而在于平时的积累。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一开始很可能是非常稚嫩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赞美表扬学生的创造性,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宣传和言传身教
文化传承与理解其实就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人文性的体现,即学生要有世界的眼光,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与风俗,并且坚持守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理解文化从何而来、现在的情况以及将往何处发展而去。这是精神层面的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坚持宣传,也需要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地为学生做示范,更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践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教师仍然是权威性的角色,教师的话语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到了初二、初三,或者对于个别自我意识强烈或提前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质疑教师角色的权威性,开始尝试用自己看到的、理解到的东西认识、理解和碰触世界。这是一个正常的身心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一以贯之和持之以恒,因为学生还在成长,但教师是三观已经定型的成年人,所以在这些方面有义务也有责任给未成年的学生做好榜样。
初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这四个方面来讲,以相匹配和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态度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的教学践行,也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广大从教者有着水滴石穿的毅力和精神,认真细致地对待学生,坚持下去才能等到收获的那一天。除了从以上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师生的教学合作、教学环境、资源与设备、校本课程的探讨与实施等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判断是多个维度和多个指标的,这需要教师群体继续深入地探讨与实践。随着科技发展,教师能够借助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对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上,教师的态度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可以明确量化的有效性指标,也不可能把它规划成为一张固定的表格,对每一堂课的有效性都进行判断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这要求教师和广大从业者转变对有效性的看法,不再将其拘泥于成绩或分数上,而是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目光来看,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初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上去,只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切实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