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2020-09-10王超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

王超

【摘    要】高中数学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在成绩的提升上也相对较难,但是高中数学又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学好高中数学不仅为了提高成绩,也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维,成为更出色的人。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高效率上好高中数学课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88

高效教学不仅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还意味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实现高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每一名教师的教学理想。在谈及高效教学的有关话题时,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妙招。本篇文章即是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尝试分享几点相关的教学心得。

一、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关键

(一)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首先需要有一桶水。”专业素养无疑是教师综合素养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在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实践证明,专业素养达标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欢迎。尽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或者辅导学生时出现解决不了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教师出现这些失误的次数越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分就越低。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用来教学生已经足够了,所以就不需要再进行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学知识,每到一个时期都有一些变化和更新,如果教师不坚持学习,就很容易被时代淘汰或者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要。总之,专业知识素养是架构教师整体教学素养的最重要的部分。

(二)提升自身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素养

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开展教学工作,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足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因为教师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需要准确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等,而这些内容教师基本上都可以在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尽管教师在从业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记忆是会遗忘的,而且教师实践之后又会对这些理论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课余实践中,还是应该坚持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教学使命,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点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养成了细心认真的好习惯之后,就可以避免在考试时因为粗心大意而痛失分数;学生养成了记录分析错题的好习惯之后,就可以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避免重蹈覆辙;学生养成了规律练习习题的好习惯之后,就不会在考试时感觉身心状态不协调。更为关键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考验学生学习意志力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真正养成一个又一个好的习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养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信心的建立

缺乏信心是许多学生一直都很难在数学学习上取得突破的关键原因。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初中时期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就不敢在数学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害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针对学生缺乏信心的现象,教师需要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有关理论,通过对学生饱含信心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最终建立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别分析他们未能取得满意成绩的原因,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实现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三)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时的主攻方向之一。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视学生兴趣建立的问题,就是因为数学是学生在高中时期比较容易缺乏兴趣而逐渐厌弃的一门学科。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非常多,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避免“一言堂”的出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稳定。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的方式,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不是盲目的、没有根据的行动,而应该是在确切观察之后的针对性强的行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才能保证激发行为的高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很必要

(一)树立探究的意识是前提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如果学生一直依赖教师,没能真正地掌握解题思路,只要把题目的类型稍做变化,学生就会陷入疑惑。换言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很难真正得到提升。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但是,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有的教师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有的教师则把学生带向了一个难以驾驭的未知领域。造成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是不是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了探究知识的自觉意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不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直接就推进这个过程,学生一时之间是很难适应的。一份有关的调查问卷中显示,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是在一种懵懂的状态中被教师要求增强探究能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动的、茫然的。所以,一开始教师必须把建立探究性思维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树立探究的意识。总之,引导学生树立探究的意识是前提。

(二)掌握探究的方法是核心

学生树立了增强自身探究思维的自觉意识之后,在心理上克服了对这种自主学习的恐惧感,接下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探究知识的方法。

知识迁移法是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知識迁移的主要方法就是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之时,联系以往的旧知识,用熟悉的旧知识导出陌生的新知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其次,知识迁移还指学生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更好地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学生掌握了知识迁移的方法之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

四、结束语

作为教师,我们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不断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做好引导者和管理者,按照上述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做到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