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

2020-09-10赵春音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新方法创新思维

【摘    要】 以往自然辩证法教学并未突出创新思维、创新原理和创新机制这些体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使命和责任感等角度出发来拓展自然辩证法有关创新内容的教学,包括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创新原理分析与创新技法介绍等。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99

国家一直很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培养质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该战略。研究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更应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有所侧重。笔者认为,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为项目、课题等实践环节,二为课程教学等理论环节。自然辩证法虽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但由于其科学与哲学的交叉特色、科学方法论的独特视角、科技动态与发展前沿的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与系统论方法等精彩的课程内容,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非常值得在此方面作深入挖掘。

目前国外并无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只有与自然辩证法部分内容相契合的一些课程,如科学哲学、自然哲学、科技与社会、工程伦理等,教学对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不等,教学内容与目标和国内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也有一定差异,如专业性较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较弱,因而对于本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并无直接借鉴意义。不过美、日等国的一些高校开设有创造学、形象思维等课程,因而对自然辩证法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科学创造方法论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内关于自然辩证法教学的研究虽有一些,但主要集中于案例教学等具体方法层面的探讨,虽然教材中也涉及有创新的内容,但却很少有自然辩证法一线教师从创新机制与创新原理等角度来挖掘和拓展创新思维的丰富内涵。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教学可以着重从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创新机制与创新原理等方面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其中,创新机制与创新原理是重点。

一、创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自然辩证法教学主要分四部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其中,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部分应尽可能涉及科技前沿,并撷取一些创新案例来深入分析,不仅分析其创新成果,更应深入分析其创新机制——企业乃至国家的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哲学、创新文化与创新环境等环节,如苹果公司的创新艺术、谷歌公司的创新文化、华为公司、大疆公司的创新机制等等。此外,不同公司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战略比较也应在创新案例的分析之列。如美、日、韩、瑞典等国的创新战略比较;苹果、三星这对“老对手”之间的创新策略比较,以及与我国的华为、小米等新兴科技公 司的创新文化比较等等。

(一)创新案例分析要突出几个重点

1.国际上有代表性企业的创新案例分析,如华为、苹果、谷歌、三星等,重点从企业的创新策略、创新文化、创新艺术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有代表性的竞争企业之间的比较分析,如苹果、三星的创新策略、创新文化等。

3.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创新案例的比较分析,如美、日、韩、德、法、瑞典、芬兰、以色列等创新大国的创新企业之间的比较,着重从企业的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以及不同国家的创新战略、创新政策等角度来比较分析。

4.中国科技创新企业与国际知名创新企业之间的比较分析,着重从企业的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以及不同国家的创新战略、创新文化与创新环境等层面进行分析。

5.注重对创新聚集效应的分析,如美国硅谷、中国深圳等对创新人才的吸引以及各自的创新文化等等。

6.以国家为背景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注重分析不同国家的制度特色及其对创新的促进和影响。

(二)创新案例分析的目标

从创新制度、创新策略、创新文化、创新环境等角度拓展研究生的创新视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使研究生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认识创新,同时也使研究生看到我国科技企业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差距,树立起创新的信念,增强自己的创新使命与责任感。

(三)创新案例的讨论

紧随创新案例分析之后的便是对创新案例的讨论,由教师主持或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生对于世界知名的创新公司与创新型国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应引导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这些问题既可来自国家宏观的制度或政策层面,也可来自企业的微观操作层面。既可来自对不同国家创新文化的考量,也可来自对不同企业或企业家创新风格的思考。教师可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或层层深入地提出新问题。通过这些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团体创新、个体創新等不同层面创新的理解与认识。

二、创新原理分析与创新技法介绍

如果说创新案例分析是从宏观层面(制度、文化、环境等层面)帮助研究生了解创新机制,那么创新原理分析则是从微观层面(思维运作的机制层面)帮助研究生洞察创新的奥秘。

创新原理分析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部分,以往的教学内容虽有所涉猎,但并未将“创新原理分析与创新技法介绍”作为一个单独专题列出,其内容也并未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具体来说,这一专题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创新思维介绍

创新思维即非逻辑思维如直觉、灵感、形象思维等,从介绍其基本概念开始到深入分析其具体运作机制、功能等,并引入国外教学案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形象思维课程),最后要特别强调非逻辑思维在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大多数时间都被忽略的事实以及创造过程中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机制等。

(二)创新原理分析与创新技法介绍

介绍创造力研究的缘起、当代创造力研究的现状等,进而介绍比较成熟的创造力结构分析法,如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创造力结构分析法” 、斯滕伯格(Sternberg,R.J.)的“创造力三侧面模型”等;比较实用的“TRIZ”创造力激发法以及其他一些广泛采用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列表法等等。

将系统论方法与创新思维方式相结合,如介绍西克申特米豪伊的(Csikszentmihalyi,M.)“创造力系统观”(A Systems View of Creativity),加德纳(Gardner,H.)的“综合科学法”(A Synthetic Scientific Approach)以及格鲁伯(Gruber,H.E.)和戴维斯(Davis,S.N.)的“创造性思维演化系统法”(Evolving-Systems Approach to Creative Thinking)等等。[1]

从整体论和人格培养的角度来介绍创造力的开发,如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创造视为健康人格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副产品或中国传统哲学中视创造为人格发展达到“道”的境界的副产品。[2]

(三)创新原理分析与创新技法介绍所要达到的目标

使研究生对创新思维、创造力产生的机制与原理、创造力研究的状况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大致了解创造的基本过程,使研究生明白创造、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既可通过人格培养的方式自然养成,也可通过创造技法的培训来系统掌握,当然亦可通过二者结合的方式来获取,这可为研究生今后的创新实践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南。

除以上两方面之外,自然辩证法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本身也对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应借助自然辩证法的跨学科性质启迪研究生跨学科的思维习惯。总的来说,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大力拓展有关创新要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细化和深化相關教学环节,以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质以及创新的使命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赵春音.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动态的考察[J].科学研究,2003(4).

[2]赵春音.中国传统哲学创造观研究 [J].社会科学家,2005(4).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创新方法创新思维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