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母语迁移现象探析

2020-09-10李歆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母语迁移探析

李歆

【摘    要】随着英语学习在我国教育中的不断普及,在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广大教育相关人士思考和解决。本文主要对中国学生在英语习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相关探析,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有效促进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学生  英语习作  母语迁移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62

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地道流畅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魅力所在。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严谨精准的纯英语习作,是一种高素质、高水平和优秀能力的体现。不过,笔者从多次英语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的英语习作习惯都会受到母语书面书写习惯和思维定式影响,即学术上讨论的母语迁移现象。

一、母语迁移

(一)定义

“母语”即第一语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迁移”最初来自于心理学,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首先提出“语言迁移”概念的是Lado,他认为“学习者在主动学习第二语言或者被动接受第二语言时,会倾向于将母语及其文化中的意义、形式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1989年,Odlin又对语言迁移进行了重新定义,他指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相比之下,这个定义则更加精确。

(二)分类

从功能来说,母语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一切人类语言都有共同特点。在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中,他们已经掌握了母语的系统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借助母语规则来进行写作,当遇有相同之处时,母语会帮助英语语言的习得,促使英语写作任务的完成,这就是母语的正迁移。即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习惯、语言规则和表達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能够促进学习者目的语的学习。负迁移则是指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这种干扰即称为负迁移,它使得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遭遇阻碍。从形式来说,母语迁移又可以分为语音迁移、词汇迁移、句法迁移和语篇迁移等。

二、英语习作中母语迁移现象的具体分析

(一)关于英语语法方面

所有的语言都是由其自身特定的词汇和句子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组成的,从语系角度看,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这就导致了二者在组词、语法结构、句式规则等方面的不同。而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汉语迁移的影响。

1.冠词误用。英语中的冠词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词类,与中文截然不同,因此,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初期,受母语无冠词的影响,常常出现冠词使用错误,包括冠词缺失、定冠词与不定冠词混淆等。

2.名词单复数。虽然中文和英语都有单复数的概念,但是两者又有显著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中文没有特定的某个汉字作为后缀,而英语却有+s/+es表达复数概念。因此,受母语影响,学生通常会忽略甚至忘记把英语单词中的单数变为复数。

3.词义混淆。英语学习者希望寻求能与汉语一一对应的单词,但由于中英文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刻板追求对应词,生搬硬套汉语意思,另外,由于记忆不牢,英语学习者会混淆相近或相似的单词,甚至在不记得单词意思的情况下,凭感觉使用单词。

4.词性混淆。对目的语的词性未曾留意,导致出现词性误用,主要包括形容词和副词混淆、形容词和动词混淆、动词和名词混淆等。

5.搭配不当。不同的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搭配习惯,即固定搭配,中文和英文的固定搭配也不尽相同,因此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出现了搭配不当的错误。主要包括介词短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等。

(二)句法迁移

虽然英语和汉语的简单句在结构上十分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但两者的具体规则却有所不同。英语句子注重内部逻辑关系,语法规则也比较细致,包括许多中文里没有的语法规则,多以长句为主;汉语则以短句为主,四字成语较多,语法规则不是很复杂,具体细则较少。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习惯性地在头脑中组织好一句中文,然后把其一字一板地翻译成英文,没有考虑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造成主谓不一致,而汉语则无须考虑主谓一致问题,这便是母语负迁移。同时也因为受母语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语法成分使用顺序颠倒,甚至成分缺失等。

1.主谓不一致。英语句子有严谨的成分对应关系,谓语动词要跟随主语的人称变化而变化,汉语中则没有此语法规则,因此,英语学习者容易忽略主谓一致问题。

2.句子成分缺失。英语中要有明确的主谓宾,主要成分缺一不可,而汉语中的省略句较多,尤其在日常口语中,会经常省略一些成分,受母语影响,英语学习者会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自觉地省略一些成分,导致英语句子出现错误。

3.句子时态混乱。中英文在表达时态时有所不同:英语注重每个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借助动词的变位来表达时态;而中文的动词本身没有变化,通过借助时间副词“已经”“正在”“将要”等充当时间状语,或者借助虚词“了、过、着”等充当补语来表达时态。因此,在英语写作中,如果不特别关注时态,就很容易造成句子时态的混乱。

(三)语篇迁移

相对于词汇和句法方面的迁移,语篇迁移就略为隐蔽,不容易为英语学习者所注意。产生语篇迁移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是曲线型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自然就会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这点在写作中表现得较为直观,英语语篇通常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每段的开头或者结尾一句话即为该段的主题句,中文语篇则是迂回的,会有一些含糊、绕圈子的表达。

语篇迁移以篇章的衔接与连贯问题最为突出,俞理明曾指出:“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通过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来保持语篇连贯,使衔接自然流畅,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主要通过语义手段来取得篇章的连贯和衔接”。由于受母语影响,再加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出现一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母语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积极利用母语正迁移,同时,也要学会尽力规避母语负迁移。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凌寓梁.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和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

[2]刘园园.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浅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12).

猜你喜欢

母语迁移探析
VR阅读探析
关于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研究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