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09-10李魏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李魏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先培养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说:“任何智力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但是众所周知,数学并不是一个兴趣度较高的科目,其逻辑性强同时具有抽象性,学生对其都比较抵触。接下来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13

数学是思维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科目,并且较初中数学来说,高中数学难度和深度都加大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如改进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等等,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和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是需要逐渐进行培养的。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了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机会多,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中数学严谨、准确的学科特点,所以在学生心里数学课也是古板、沉闷的,教师是严肃、不苟言笑的,这样就会增加学生上课时的压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数学课堂要变得生动活泼,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慈爱、宽容的印象,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所有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多与学生交流和交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要知晓学生的思想状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单独交谈。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在单独的空间里比较容易流露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和期望,并且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也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并要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样才能让这种情绪感染到每个学生。此外,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树立亲切、亲和的形象,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必然也会对数学课产生好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善于进行课堂导入

学习是一种行为,教学则可以认为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艺术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它是指教师用语言或者其他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可以说,课堂导入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有很多形式,常用的有衔接导入、悬念导入、情境导入、实例导入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衔接导入是最常用的导入形式,教师在导入阶段,先不要急于介绍新知识,而是对以前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温习一些基础知识,这样再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降低难度。此外,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求知欲,学生在求知欲的引导下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当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课堂导入使用的语言要简洁生動,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课程讲得精彩、生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在某些时候运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回答,重视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可以把一部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不限形式地表达自己。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问题,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等等。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自然会积极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渴望得到关注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成功的喜悦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哪怕学生只是弄懂了一个知识点,做对了一道题,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进步和成功的标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目标和标准,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取得相应的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特别对那些数学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他们制定适合的目标,为他们创造机会取得成功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这种方法激发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每个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四、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

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数学抽象、枯燥,毫无美感可言,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的美表现为逻辑美、理智美,这种美是内在的,同时又是存在于生活各处的。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中的美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例如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曲线等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数学知识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是数学美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不仅有助于美育教育,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五、结束语

总之,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学生兴趣,并能进一步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在推动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