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总结及教学设计

2020-09-10钟宝赵珈瑶李超

农产品加工·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改革

钟宝 赵珈瑶 李超

摘要:对“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和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调查,该课程受学生的欢迎度较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普遍能够接受,总结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未来需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注重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结,形成课程特色;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对学生线下教学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比例,将课程与竞赛有机结合;第四,提高课程服务质量,增加学习者对课程的喜爱;第五,扩大课程开放程度,面向社会开课,增强课程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互联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0.01.069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Chinese Diet Culture. Through investigation,the course was highly popular with students,the students of this major were generally acceptable to the teaching style of the flip classroom. The summary also found the deficiency,in the future,we will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pay attention to the summary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Second,classify students management,teaching in an appropriate form;Thir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for offline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this major,combine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competition;Fourth,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rse service,increase the learner's love for the process;Fifth,Expand the openness of the curriculum,start classes for the society,and enhanc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Chinese Diet Culture;online open course;internet plus;reform

“中国饮食文化”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一门文化素质课,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饮食发展概况、食品原料来源及加工方式、中医营养理论等内容。该课程涉及农产品加工学、营养学、旅游文化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学习该课程对食品及烹饪专业学生未来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旅游烹饪系的“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对过去几年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后续建设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中國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基本情况介绍

1.1   开课情况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共有教学视频81节,总时长709 min,2016年12月在“农苑在线”平台投入使用,首先面向校内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课,2017年9月开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课,截至2019年7月,校内选课总人数达到1 050人[1]。2018年11月课程面向全国范围内高校开放,第一期有来自全国23个省份,68所院校108人选课,其中部署院校3所,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还有来自超星公司相关网络平台的19人选课,总计学生人数127人。

全国在线开放课各省份学校分布情况及学生数量[1]见图1。

1.2   课程实施效果

1.2.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教学效果的好坏应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因此为了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对校内70名食品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0名校内非食品专业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

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的评价见图2。

对食品专业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图2(a)为食品学生对线开放课的喜爱程度及学习情况,结果分析得出,85.5%的学生选择喜欢该课程并能积极主动学习,认为教学视频内容在专业学习和个人文化素质提高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0.5%的学生选择喜欢程度一般,仅仅是为了学分,认为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关注具体内容,只是机械式学习,但是在观看和学习过程中对某些饮食历史知识还是很有兴趣;4.0%的学生选择没有想法,仅知道选了该课程具体内容学习不多。图2(b)为食品专业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在70人中有47人在授课中采用翻转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学生中,72.0%的学生赞同目前的教学形式,觉得教师要求的内容很适用、方法很新颖,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能主动去做;12.5%的学生选择跟随学习,10.0%的学生本不想学习,但是怕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主动跟着学;5.5%的学生不想学习,但由于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项目,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所以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也能参与到学习中。图2(c)为食品专业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获奖情况,教学中有32名学生参与了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并积极组队参加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4人获得了校级“互联网+”大赛一等奖,4人获得三等奖;8人获得省级“互联网+”大赛银奖,6人获得了铜奖。图2(d)为校内非食品专业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的评价,在对校内其他专业的20名学生进行访问过程中,80%的学生表示喜欢该课程,建议如果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效果会更好;20%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和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是单纯的一门课,最好的结果是得到学分。通过对总体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较好。

1.2.2   课程获奖情况

“中国饮食文化”自实施以来,先后获得“超星杯慕课及移动教学大赛优秀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首届超星杯”微课达人“大赛一等奖”,“吉林省高等院校应用型教育微课大赛一等奖”。

2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教学方法改革情况[2-5]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自开课以来,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分3个阶段,教学方法改革目前只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具体如下:

2.1   第一阶段

该阶段为开课初期,主要采用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主要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课前、课后自主观看视频,把观看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授课过程中尝试了一次翻转课堂,主要形式为学生汇报。从该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看,所有学生都能完整观看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参与度较高。

2.2   第二阶段

该阶段主要采取线下教学配合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增大翻转课堂的课程比例,该阶段增加了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比例,学生课前需要线上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通过线上讨论、答疑、测试等形式巩固知识,并且完成教师的预留任务;课上对课前的学习疑问进行总结,同时对相关任务进行实施、评价;课后对相关任务进行升华和实践。由于该阶段课程也对非专业学生开放,所以也尝试开展在线实时教学,整体教学效果显著。

2.3   第三阶段

该阶段在坚持原有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尝试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在线开放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效果,但还缺少对于知识的实践,所以该阶段在教学中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把翻转课堂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同时把项目作为参赛的作品;同时,该阶段加大了配套教学材料的建设力度。

3   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课程的前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总结不明确、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改革过于零散,缺系统性;第二,缺少对学生的分类管理;第三,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第四,对其他开课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研究,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第五,受众群体大多数局限于学生,缺少社会学习者的学习。

4   未来建设规划

(1)通过教学实施,积极总结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将适当的教学方法分配给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用于指导实践[6]。同时,通过调查、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总结,形成一套完整且灵活的教学模式。

(2)由于授课过程中存在2个部分学生,分别为校内本专业学生和校内其他专业学生及其他学校学生,因此未来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见图3。

(3)对其他院校学生进行调研,了解课程的评价情况,加大对其他院校选课学生的服务质量,通过与课程平台公司的合作,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增大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数量,扩大助教团队,增加在线讨论、直播课程的比例。

(4)开展社会对该课程需求度的调研,统计分析目前对该课程最感兴趣的社会群体和年龄分布状况,对该部分人群进行在线课程试行开放,扩大课程的使用量,增加课程的社会效益。

5   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经过2年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在未来建设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结,形成课程的特色;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对本专业学生增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比例,将课程与竞赛有机结合;第四,提高课程服务质量,增加学习者对课程的喜爱;第五,扩大课程开放,加大研究力度提高课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汪晓琳,胡晓涛,谷绒,等.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探讨——以“西餐工艺基础”课程为例[J]. 农产品加工,2018(9):75-77.

钟宝.“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 新校园,2017(4):11-12.

钟宝.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下的“中国筵宴文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 求知导刊,2018(8):109-110.

钟宝. 中国饮食文化慕课建设、实施与效果评价[J]. 新校园,2017(4):10-11.

柏文静. 畜牧兽医专业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6):226-228.

田建军,张保军,刘嘉琪,等. 微课在高校“乳品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农产品加工,2017(7):109-111. ◇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