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探究高中体育教学创新

2020-09-10余波

南北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余波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针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做好高中体育教学,势必需要了解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且以此认知为基础实现教学上的创新。本文中笔者就从核心素养概念以及教学创新两方面展开具体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  教学创新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96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在固有学科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未来在对应专业领域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学科教育都在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展开创新性探究。而在我看来当前各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要数高中阶段。因为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分水岭”,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高中教育中各学科在知识教学方面逐渐向着专业化迈进,知识难度和广度都有了质的飞越;并且高中生的身心逐步发育成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学习能力,所以高中教育的核心更倾向于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更要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科特性找到最为高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所探究的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从高中现阶段的教学来看,在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高中教育中体育学科的地位有所上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是社会大众普遍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知。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体育曾经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以在教学改革的初期会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契合学生需求;体育教学倾向于单纯地运动教学或者理论教学等,总之就是在教与学互动方面难以达到科学的平衡,找不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而伴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下,提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实践中的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内容的创新都有了导向力,时至今日逐步形成了以塑造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本文中笔者针对高中体育这门学科展开探究,从本质上谈谈高中体育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如何实现教学创新等。结合教学实际分享笔者的教学建议和看法。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不同學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构建的预期,站在学生身心成长的视角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从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和技能。那么针对高中体育教学来说,我们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创新,第一步就是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运动认知和运动能力。体育是一门以“动”为主的学科,和高中阶段其他科目都不同的一点是体育教学的最直观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即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的强健。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运动认知,尤其是对于普及较广泛的大众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运动,要在动作技能上有科学的认知,并且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2.心理健康。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释放能量,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好处在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些“能量”有的来自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充沛的精力,更多的来源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即“负能量”。通过运动逐步给学生一个压力和情绪的发泄渠道,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合理解压的习惯,进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3.意志品质。高中生在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高中生基本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也就很难对生活存在敬畏和珍惜的心理,在任何事上都不愿付出努力,或者说没有毅力。而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中明确包括努力、毅力等要素,而体育是以运动的形式,从生理上让学生体会“压力”,逐步塑造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二、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

1.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认知和运动能力。从当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来看,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扎实备课。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学校特色或者个人的能力,尝试探索特色体育项目,如结合传统武术、舞蹈等,让学生对于体育有一个新的认知,也因为新的内容产生运动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教学最直观的目标是强身健体,而新时期的“增强学生体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生理机能锻炼,而是身体和心理健康锻炼的融合。而心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体育教学所关注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如体育课堂上的游戏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给学生塑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心理氛围,让高中生能够在日常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放松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到合理发泄负能量的途径。

3.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尤其是在心理发展方面呈现出幼稚与成熟相结合的矛盾状态,所以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如上文所说体育运动本身就有缓解学生压力和排遣负能量的功能,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体育运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通过跑步等基础运动,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通过武术、轮滑等具有技术难度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知难而上且不轻易放弃的品质等,最终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良性发展。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下,“素质”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的关键,而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所以也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从内容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创新,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勇.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011):68.

[2]邓征军.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3):88.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