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专院校中开展中国式摔跤的重要性
2020-09-10梁剑飞
梁剑飞
摘要: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项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大专院校开展中国式摔跤,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摔跤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还能够很好的锻炼人的意志,疏松筋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本文讲述了中国式摔跤运动的简述;中国式摔跤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中开展中国式摔跤。
关键词:大专院校;中国式摔跤;重要性
一、中国式摔跤运动的简述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清朝时代,摔跤融入了满族和蒙族的技艺,逐渐形成现代中国式摔跤的雏形。摔跤运动是多种运动类型的综合体,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强身健体。摔跤比赛注重的是技巧、谋略、耐心、观察等等,它能够增强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可以很好的锻炼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现如今各个高校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不难看出,中国式摔跤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其作用和地位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然而怎样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又能够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接纳中国式摔跤呢?而不是用强迫的手段让学生去学习,这才是目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中国式摔跤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意义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早些年以前,当时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较缓慢,无论是卫生条件发展还是教育水平发展都受到了约束,所以对于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不是很注重。然而现在,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照理论来讲,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应该逐渐呈上升趋势的,但是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大专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更是差,大专院校本就以培养社会技术型和服务型人才为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会一技之能,一方面可以弥补社会对服务型人才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口的工作。所以大专院校对于学生的体质问题不是很重要,有的大专院校甚至不开设体育课。并且大部分的大专院校在管理模式上相对松散,而大专院校的学生本就自控力很差又缺少相对应的管束,经常还被一些电子产品所控制,还常常熬夜,所以导致他们的体质逐渐下降。在大专院校开展中国式摔跤,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摔跤这项运动本就需要全身都要动,并且在平时训练中还要练习各个器官的韧劲,帮助学生疏松筋骨,运动量还是相对于很大的。通过练习摔跤,能够全面的提高人体的各个方面,能够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还能够提高人的自卫能力。
三、怎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中国式摔跤
现如今,怎样让学生爱上摔跤,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摔跤技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大专院校开展中国式摔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大力宣传,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的学到摔跤技术,化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自己去主动的学习才能产生兴趣。那大专院校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潜移默化。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新鲜事物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现如今学生都离不开手机,学校需要在平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例如,QQ、微信、微博等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播放摔跤比賽节目。还可以请专业人士,经常举办一些摔跤表演,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摔跤所带来的魅力,而不是单单的只理论没有实践,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喜欢上摔跤。
第二,进行意志和耐力的训练。摔跤是一项非常考验意志和耐力的体育项目,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素质和身体意志都非常的重要,在训练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讲解清楚摔跤运动的步骤,注意事项,避免在训练中受到伤害。还要实事求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能和身体条件进行训练,因人而异。
第三,柔韧度训练。摔跤的运动幅度比较大,需要有较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柔韧性,把所有关节都要活动开,所以在平常的训练中老师需要多次的指导学生的韧性,避免造成肌肉拉伤。好的身体韧性可以使动作更协调、更标准。所以,身体韧性的好坏加上判断能力这些条件,在比赛中占很大的优势。
第四,技术训练和灵敏训练。在比赛中,头脑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出手慢了,肯定会被对手反攻,那么自己只能处于劣势。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灵敏度训练。摔跤讲究的是方法,不是蛮干,所以训练时老师也要正确的去指导学生学习好相应的技术。可以适当的每周安排课程进行不同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会,而不是只会个表面。
四、结束语
所以,在大专院校中开展中国式摔跤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体魄,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增强身体的灵敏度。少年强中国则强,中国式摔跤在大专院校的开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磨练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后能够有坚强的毅力,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陈胜利.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战略思考[J].博击(武术科学),2006 (8):71-72.
[2]苏鸿涛,马建国,朱建亮.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3):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