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0-09-10张峰孙海波李欢
张峰 孙海波 李欢
摘要:为探讨体育锻炼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名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进行调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名,其中男女各50人。对照组为未按周期性参与体育锻炼组,观察组为周期性参加体育锻炼组,通过对体育锻炼频率、时间的对比评价,来分析体育锻炼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锻炼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具有积极影响,观察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期性的体育锻炼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锻炼;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
依据最新的大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体质偏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大学生是人心智成熟、身体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有必要保证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保持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的分析,明确体育锻炼对其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0名高职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其中男女各50人。观察组在教师或班委的指导下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周期性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3个月,锻炼项目为体育游戏、足球、篮球、太极拳等,对照组为学生自行体育锻炼组,无教师指导或监督。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现场发放,现场回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用于比对和分析。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应倾向越严重,提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越明显;
2.体质测试法
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文件要求进行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m、坐位体前屈、800m(女)、1000(男)、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等。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经秩和检验,检验值小于0.05提示差异显著。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二)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分析
对高职医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三、讨论
(一)影响高职医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意识不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娱乐形式多样化,手机游戏、电脑、电视、桌游等娱乐方式占据了高职医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体育锻炼时间被压缩。同时,很多高职医学生认为自己年轻,身体素质较好,即使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也不会出现问题,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积极意义,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学校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没有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强度作具体要求,没有与学期成绩挂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也没有纳入毕业考核范畴,不对毕业产生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力不足。
学校体育场馆配置不足。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教学资源的不断整合,高職院校也处于扩招趋势,招生数量增加,而学校体育设施未及时增加,造成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难以满足学生进行多样化体育锻炼的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外锻炼积极性。
课程结构上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形成。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为1.5至2学年,每学期学分在1-4分左右,学生只参加3-4学期的体育课程就可修满学分,大部分学生在修满学分后,因没有学业要求的压力,便不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3.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导致高职医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较低的原因还有许多,如:参与实习、就业压力、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等。
(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1.高职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对高职医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后发现,单纯为了锻炼身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在40.1%左右,因体形问题想要减肥塑形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28.3%,应付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占比10.5%,为增强某项体育技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10.5%,因男女恋爱活动为增进交往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11.1%,而校园内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不足30%,平均下来每3-4名学生仅1名周期性参加体育锻炼。
2.高职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高频率锻炼(每周4次以上)占比20.2%,中等频率(每周2-4次)占比56.6%,低频率锻炼(1-2次)占比23.2%。本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职医学生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未达到理想的锻炼频率。从高职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来看,学生的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距离理想状态较为遥远,学生低频率、短时间的体育运动未达到锻炼效果,这是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1.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周期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高职医学生失眠发生率较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低30%-40%,这提示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促进学生睡眠质量的提高。
高职医学生面临相应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对其影响更加显著。体育锻炼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释放积累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慢跑、健走等节奏较缓慢的有氧运动配合舒缓的音乐可有效缓解学生压力,使学生沉浸在运动的快感中;而篮球、足球等较为激烈的运动可有效释放学生不良情绪,让学生积累的负面情感得以释放,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态。
2.培养学生自信
体育运动对学生形体具有良好的塑造作用,完美的身材是学生自信的来源,通过体育锻炼可改善学生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形体改善,从而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同时体育运动属于竞技项目,竞技的输赢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荣誉感,当学生沉浸在竞技的魅力中时,比赛的结果可以刺激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使学生奋发图强,比赛的胜利则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自信需求,提高学生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部分高职医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周运动频率和锻炼时间均未达到理想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参加周期性体育运动锻炼的高职医学生体质健康、心理状态均优于不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学生。
3)高职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动机和形式选择因性别差异存在较大不同,男学生对激烈的运动更加倾向,女学生则更倾向于舒缓的运动。
(二)建议
1)根据不同年级和性别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措施:开展符和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由专业教师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指导,整合校园体育运动锻炼资源,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高职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时,要根据高职医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举办多种形式富有竞争性、趣味性的比赛项目,扩大学生参与比赛的人数,加大对比赛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政府和學校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中,用于体育设施的增补,优化校园体育场馆布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运动设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
参考文献:
[1]朱艳玲.河北省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刘海灯.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教师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4.
[3]王穆光,张占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09 (36):8.
[4]姜玲玲.公办与民办医学高职专科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2014.
[5]黄甫平.高职校护理专业开展太极拳教学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 (5):210,230.
[6]米亮.河南省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女生田径锻炼动机的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0.
[7]吴文贵.某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