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识谱能力

2020-09-10李雪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策略

李雪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新课标》指出“乐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本工作。”对学生识谱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然而,目前阶段,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还较为薄弱,在识谱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识谱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从而提出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识谱能力的相关策略,期望对日后音乐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79

小学生对于音乐课较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音乐课中,学生十分喜欢表演、歌唱,乐于用这些方式进行自我展示,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课堂气氛也是十分活跃。然而,当让学生进行识谱的时候,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就较低,愿意举手再进行展示的学生就很少,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现状进行论述。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可以发现关于识谱方面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由于音乐中关于音符的音乐知识较为专业,相关知识较为晦涩,当以音符文字的形式加以体现,学生对此会产生陌生感,学生对音符不易理解,另外,乐谱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识还需要学生演唱,学生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在识谱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较低,兴趣程度不浓厚,所以识谱能力也较低,很多学生即使对一首熟悉的曲子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识谱。到了高年级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于简单的节奏也无法识别,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进行跟唱。小学生识谱能力方面较低。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识谱能力的重要性

在音乐学习中,识谱技能是一项基本技能。乐谱作为音乐从听觉形式转变为文字形式的实体,乐谱通过音符的形式将音乐直观地进行表现,学会识谱,就可以唱出音乐的旋律。识谱在音乐中的地位,就如同在语文学习中,查找汉字要学习如何查字典一样,是一门基础技能。所以,学生识谱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好坏。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一技能,接下来音乐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为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小学生音乐识谱能力的策略

基于上文,我们了解到音乐识谱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音乐识谱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性,笔者结合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便增强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识谱能力,从而为将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乐谱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程度较高,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在乐谱教学方面,要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在一种积极欢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乐谱,以此对乐谱降低排斥的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采用相关教具,利用教具来进行乐谱教学,如将音符以各种颜色的教具加以展现,每一种颜色代表着一个音高,让学生按照音高对这些教具加以排序,让学生进行演唱,另外也可以利用口诀法减少学生的记忆压力,将识谱的方法进行汇编,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音符的兴趣。

(二)通过歌唱进行识谱教学

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识谱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音乐学习能力,应该在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学生对唱歌普遍具有较高的乐趣,教师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相对抽象的乐谱和熟悉的音乐旋律联系起来,以熟悉可感的旋律带动相对陌生的乐谱,在歌唱的过程中要融入识谱教学。在方法方略方面,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学习能力的提升,再不断地对难度进行增加。

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熟悉歌曲,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粉刷匠》《欢乐颂》《春天在哪里》,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音高和旋律加以结合。如在学习《粉刷匠》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小刷子来表示音高,学生在唱的过程中,随着演唱的旋律,教师分别展示不同的小刷子,以便让学生记住音高,然后,再进行反向练习,达到掌握的程度。

(三)利用手势,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使用手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也适用手势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利用柯尔文手势摆出一些造型,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手势产生联想。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可以用七个手势来表示,把DO用拳头表示,要捣的情态,LA用两只手拉在一起来表示,MI手势放平。使用手势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音准较差的学生在识谱上的难度,并且让视唱歌谱的趣味性增强。

(四)开展实践教学

教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学生到了高年级,在识谱学习方面,除了完成视唱歌谱外,还要体会到歌谱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增强音乐的审美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识谱情绪体验。实践教学方面的策略,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欣赏乐曲,巩固视听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乐曲的欣赏,通过多听,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部分,亲身感知音乐带来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书中的背景知识后,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开始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对音乐旋律的节奏、走向,予以感触。例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学生通过分段欣赏,结合视唱,了解圆舞曲不同的音型、音高。

2.使用乐器,进行可视化教学。教师在音乐室上课时,可以多利用钢琴、手风琴、竖笛等乐器来进行协助教学。教师在使用乐器,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效率。教师使用乐器加以演奏,学生就能较为直观的感知到音符的时值、音高,并且对视听练耳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教师可以多采用乐器教学,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多采取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教师要利用好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婷.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几点思考[J].汉字文化,2017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