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议论·引导”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20-09-10张步青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导自学教学实践

张步青

【摘    要】“自学·议论·引导”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模式,它旨在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和谐互动关系的构建,并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作出新的要求。这样一种独立思考、互动议论和引导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够让传统的物理课堂得到最大化的转型,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自由的空间展开思维的创造。这对于初中生物理创造能力和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都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自学  议论  引导  初中物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04

随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它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凸显,无论是在教学水平的提升上,还是在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方面,“自学·议论·引导”模式都让它们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风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生本理念”的要求,逐步探索出有效地实施策略,让学生真正乐于学物理,爱于学物理,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开展“自学”环节,夯实“自学”能力

自学,意味着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全方位引导,以自我的思维能动性来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和剖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前开展“自学”环节无疑是一种帮助学生自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作用,让“自学”环节发挥出其领头羊的价值,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创造新的契机。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认识和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并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概念。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鼓励学生围绕着有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简单的自主实验和观察思考中,初步把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进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首先,我会运用一个“造声实验”来导入课题,通过展示不同的发声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在“造声实验”中的体验来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利用自己桌上的器材来进行自主探究,思考“物体发生和不发声时,存在哪些区别?发声的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这样一种充满趣味和探索欲的氛围中,学生自学效果往往能够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自学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只有始终保持着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自学水平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落实自学环节在物理课堂中的关键地位,使其成为学生思考动力和探究欲望的源泉。

二、组织“议论”环节,构建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和课堂议论都是初中物理教师构建高效互动课堂的有效手段。当学生能够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议论”环节中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而然就能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发散,这对于他们思维能力和研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议论”环节,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构建出一个高效的互动课堂,保证积极向上的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握虚像的概念,以此来领悟物理现象的奇妙。为此,我会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议论和总结来锻炼和增强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交流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现象的求知欲。首先,我会创设学习情境,运用水中的倒影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水面上会呈现出旁边山的景象呢?以此来导入课题。随后,我会鼓励学生先运用平面镜来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在自学中初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使他们能够带着活跃的思维投身于课堂“议论”环节中。接下来,我会组织议论互动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来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议论。通过讨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左右以及它们的连线与镜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平面镜虚像的特点。

议论的环节能够为课堂氛围注入积极向上的活力,当学生能够置身于互动课堂中,与小组成员一同探究物理现象的奥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能得到提升,教学的效率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创新“引导”环节,展开深入探究

在“自学”和“议论”环节之后,学生已然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定的知识架构,也对基础知识形成了大致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前提下,初中物理教师自然需要发挥课堂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对它们的实质内涵加以深入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循序渐进的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延伸,为他们思维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柱。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现象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会展开“引导”环节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间的具体关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规律,帮助他们在拓展思维的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会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相关问题。其次,我会要求学生在“议论”环节中,围绕凸透镜的成像现象和实验来研究和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我便会展开“引导”环节,带领学生一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能够保持着清晰的思路,跟随着我的教学进度展开学习,逐步加强对凸透镜有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探究和引导”式学习形式下,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也能在教師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形成完善的探究思路,逐渐锻炼起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合理的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存在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教师不仅能够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检验,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能够让初中物理课堂更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出“自学·议论·引导”模式的教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将其优势进行凸显,才能将“生本理念”的要求落实到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维燕.建构“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提升学生化学素养[J].文理导航.2017.

[2]朱莉.“自学·议论·引导”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

猜你喜欢

引导自学教学实践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