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2020-09-10管峰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要求,从而社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好结构调整,进行转型升级。然而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不少问题,改革的难度很大。为此,本文分析了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国企改革;深化改革
现阶段,我国各项改革稳步挤进,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形势下,国企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如何深化国企改革成为重大课题,从总体上看,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理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理顺国有企业内部的关系,让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在竞争中发挥更大优势,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现阶段,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管理自主权限得到不断扩展,然而,国企与政府的关系较为模糊,二者的关系没有理顺,作为经济实体的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缺乏,许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地位不明确,有的代行政府职权,拥有较大的垄断权力。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大改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府对国企主要领导实行行政任命制,而不是通过市场选聘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管理人才选拔,政府行政部门与国企领导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导致管理人才专业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政府通过人事管理对国企发展进行制约,导致国企发展与市场链接性差。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方向,而更多地运用政府指示开展业务活动。二是国企薪酬管理依据与政府部门薪酬管理体系类似,受政府薪酬管理影响很大,在薪酬管理与考核上缺少自主权,不能像民营企业一样采取灵活的薪酬政策,吸引特殊人才,从而难以留住核心人才。三是在改革中一部分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地位弱化,党务工作被经济工作代替,党组织的影响力在国企管理受到挑战。
(二)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不能有效发挥独立的作用,有的企业虽然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然而,许多企业中这些机构间没有很好的协调配合,职能模糊,责任不清,表现为国有企业体系庞杂,运行机制不完善。有的国有企业没有按制度运行,“人治”现象较为明显,董事长的权限较大,在内部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的董事长集人、财、物管理大权于一体,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因而,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方面,如果董事长能力缺乏,做好错误的决策时会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董事长个人存在私心,就会利用监督缺失的漏洞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对国企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组织架构不合理之处还在于监督机制弱化,只有上对下的监督,而缺少对“上”的监督与约束,从而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此外,运行机制不完善之处还在于机构庞大,处事不力,相互推诿责任,影响运营效率。
(三)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拥有部分行政职权,具有垄断性,在经营上不必通过管理创新就能获得高额利润,一些国企同时还带着行政管理色彩,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营利方式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形式获得,而是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因而,在部分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发挥其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竞争意识不足,它们的管理模式带着较深的行政管理色彩,从而在发展理念上较为呆板,经营管理中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国企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对国企负责人的考核方式存在问题,在考核中注重经济指标的考核,而一些经济指标比较片面,不能代表国企发展的真实状况,从而存在一定偏差,一部分国企负责人为了任期内的目标,存在“政绩”观念,于是会在投资上做文章,喜欢不断扩大投资,从而获取政治声誉,而不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发展创新,从而对国企以后发展带来隐患。同时,国有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束缚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国企在人事管理上与政府行政部门类似,表现为“门”难进,人员招聘要求高,条件多,进去难。同时,也存在晋升难,想要晋升困难较大,员工表现优異,获得晋升的机会也不多,因而缺少创新动能。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关系,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上真正的经济实体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要与其他经济体一样,参与竞争,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政府要转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让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体保持相同的待遇,不给予更多优惠,让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二是加强国有企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转变对国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命方式。政府要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从中为国有企业选拔一批合格的管理人才,运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带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同时,要改进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要与国有企业效益挂钩,不能按照行政职级进行挂靠,从而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吸引 和留住特殊人才,为国有企业效力。三是要发挥党委的职能作用。 国企改革是管理去行政化,但不能弱化党的领导。要坚持国企发展的方向,就必须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
(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实现国有企业管理科学化
要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与国企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一是构建科学的法人权力运行机制,保障法人用权的合法性,同时,加强对法人用权的监督,防止法人权力脱离监管,超出了管理权限,给国有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二是建立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协商协调机制,对影响国企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组织程序在内部充分酝酿,对于经济决策,必须经过内部评审,必要时请社会力量参与会审,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三是重视发挥内审职能,加强国企内部监督。要让内部发挥独立作用,加强国企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为国企发展构建一道防护墙。
(三)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要根据国企实际,改革内部的管理体系,实行内部职能精简高效,增强业务的透明度,推动各项业务实现规范化操作,明确各个主体的工作职能,理清内部的责任界线,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一是要完善用人机制。要充分发挥国企人才集中优势,采取灵活的管理政策,做好人才队伍管理,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建设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创新突出的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在薪酬管理、晋升晋级上给予优先提拔,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回报。二是在国企中引入竞争机制。要改变国企活力不足的问题,就要对国企运营领域逐步放开,吸引一部分民营经济体参与进行,改变国企的股权结构,从而有利于国企发展与市场对接,增强国企活力。在一部分不重要的领域中国有企业要逐步退出,而更加关注非营利项目建设,成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三、结语
当前,国企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发展机遇,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改变管理上的弊端,为此,政府必须做好职能定位,对国有企业实行放权,帮助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将非国有经济参与到国有企业管理活动中,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从而实现国企改革目标,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发挥国有企业在新时代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策略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8(07):16-18.
[2]王春鸥.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19):27-28.
[3]倪渐权.新时代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2):3-4.
[4]沈海泳,聂鸿天.深化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1):184-185.
[5]骆东山.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产权导刊,2016(10):46-48.
作者简介:
管峰(1982年8月-),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经济师,学士,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改革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