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科学地“坐月子”?

2020-09-10

家庭服务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褥期坐月子月子

什么是月子

民间所说的“坐月子”,在现代医学上对应的是产妇身体恢复产前状态所需的“产褥期”。在此期间,如果产妇没有得到充分休养,很容易出现产后并发症。因此,产后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月子中的体温变化

绝大多数产妇在产褥期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但是,产程延长、过度疲劳、产伤较重的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体温不超过38℃,也属于正常情况。产妇产后3~4日可能因乳房血管和淋巴极度充盈,出现38℃以内的低热,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泌乳热”,24小时内会降至正常体温。

月子中的血压变化

正常分娩且没有产后出血现象的产妇,血压应该是平稳的。产后血压下降的最常见原因是产后大出血,严重者甚至休克。对妊娠期有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应严密监测其血压变化。产褥期产妇一旦出现头晕、乏力、阴道流血增多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产后痛

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产后痛”,这是由于产后子宫发生强直性收缩,使子宫本身相对缺血缺氧所致。经产妇子宫肌层纤维组织较多,宫缩时相对缺血较重,故产后痛较初期产妇明显。此外,哺乳时由于婴儿的吮吸,反射性使催产素分泌增加,故产后痛较重,但这也有助于子宫复旧。产后痛多数可以忍受,并可于产后2~3天自然消失,必要时可用镇痛药或镇痛剂止痛。

褥汗

产褥早期,产妇皮肤的排泄功能旺盛,通过排出大量汗液来减小妊娠期体内增加的血容量。褥汗在产妇睡眠初醒时较为明显,这属正常表现,一般会在产后1周自行消失。

恶露

在产后子宫复旧过程中,坏死的蜕膜、宫腔分泌物和血液等成分的混合物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根据性状可分為三种:血性恶露、浆性恶露和白色恶露。正常恶露开始时带有血腥味,但无恶臭,持续4~6周,总量约500克。其中75%的恶露在产后第1周内排出,但个体差异较大。通常,日间恶露量较夜间多,这可能与日间站立活动有利于恶露排出有关。

月子中的讲究究竟要不要遵守

传统的“坐月子”有诸多讲究,如“忌刷牙”“忌洗头洗澡”“忌下床活动”等。那么,这些讲究是否正确?如何才算是科学的“坐月子”?下面小编为您讲述“月子”中的常见问题。

月子中可以刷牙吗?

回答是“可以”。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现代医学观点相反。现代医学认为,如果不刷牙,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得不到及时清除,将会导致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会引起牙痛、牙龈出血甚至牙齿松动、脱落。应该注意的是,产妇刷牙应使用温水,以避免水温对牙齿及牙龈的刺激。此外,产妇还应注意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C,以坚固牙齿、防治牙龈出血。

月子中可以洗头洗澡吗?

产妇在月子中可以洗头洗澡。由于产褥期产妇会排出大量褥汗,腋窝、腹股沟及会阴部等汗腺分布密集且较“隐蔽”的部位变得十分潮湿,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产妇还需要与婴儿密切接触,所以定期洗澡对保持母婴的个人卫生极为重要。此外,由于产褥期要排出恶露,产妇应每天彻底清洗会阴部,以降低产褥期感染的风险。

月子中可以下床走动吗?

回答是“可以”。坐月子不是“坐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产褥期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因此,产妇应适量下床活动(如在室内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月子中需要排空乳汁吗?

回答是“需要”。产妇哺乳时,若婴儿未将乳汁吸完,应用吸奶器将未排空的乳汁吸出,以免乳汁淤积为细菌繁殖提供培养基,导致急性乳腺炎。

得了急性乳腺炎需要停止哺乳吗?

回答是“不需要”。急性乳腺炎常累及一侧乳房,患病产妇可停止患侧乳房哺乳、只用健侧乳房哺乳,而无需停止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只有当两侧乳房均患炎症时,才暂停母乳喂养。

月子中可以打针吃药吗?

回答是“可以”。不少人错以为哺乳期不能打针吃药,以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其实,有些药物(如青霉素)并不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的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药物影响,只要吃对药、用对药,就可以“既药到病除,又不影响哺乳”。

只喝汤、不吃肉,对吗?

很多人误以为产褥期“只喝汤”就可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汤粥(如鸡汤、骨汤、小米粥)中的确含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只喝汤并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所需营养。而且,骨汤、鱼汤等长时间炖煮而形成的奶白色是脂肪乳化的结果,并不等于富含蛋白质。因此,喝汤只是食补的一方面,由于分娩失血、产褥期排出血性恶露失血及分泌乳汁等丢失了大量蛋白质,产妇更应多吃肉(如鸡肉、鱼肉、排骨),及时补足蛋白质,以维持机体的氮平衡。

月子里需要注意的“异常”

月子中体温异常有哪些原因?

若产后10日内,产妇有连续两次以上超过38℃的体温,这在医学上称为“病态产褥”(又称“产后病率”)。产妇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若产后体温持续升高,并伴有乳房表面红肿及触痛,则为乳腺感染(即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应及时诊治。

月子中恶露异常有哪些原因?

恶露异常是指恶露持续时间及性状的改变。若产妇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则血性恶露多且持续时间长。若合并感染,还会表现为有腐臭味的脓性恶露。

坐月子就是一个月吗?

现代医学认为,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身体(特别是子宫等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需要调适复原一段时间,一般需6~8周,也就是42~56天,这段时期被称为“产褥期”。若仅休息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大肆吃喝玩乐,或者投入高强度的工作,有可能患上子宫脱垂一类的疾病。

月子不是“坐”出来的

在充分休息恢复身体的同时,应当鼓励产妇及时下床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更可促进产后身体全面恢复。

现今我国女性大多只生一胎,助产术也有了巨大进步,由于分娩时损伤导致的脏器脱垂已经大大减少。只要在产褥期避免搬运重物等需要屏气用力的重体力劳动,适当的活动不但不会造成子宫脱垂,反而有利于子宫位置的恢复。

相反,如果产妇遵照旧习俗,“坐月子”时一直卧床,反倒会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因为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尚未恢复正常的前倾位,因此便更容易处于后位。这时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当腹压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时,子宫有可能会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而且,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加上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产妇用力排便的动作也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因此,产妇生产后应当尽早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屏气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长期卧床不但不利于产后恢复,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还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猜你喜欢

产褥期坐月子月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性别视角下媒体传播中“月子”的话语演变
坐月子不能洗头洗澡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中国特色的“坐月子”
“月子”坐法不当,当心“坐”出病
准奶奶“上岗” 您准备好了吗
产妇在“月子”里能梳头、洗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