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
2020-09-10
2019年年底,宝宝树正式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希望帮助从业者洞悉用户变化,迎接2020年全新的人口、社会、市场环境。
本报告聚焦于当前中国年轻家庭的整体孕育旅程,从备孕、怀孕到育儿进行持续的追踪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孕育阶段中用户的行为表现、育儿和消费观念,洞悉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痛点。同时,针对时下热门的“二孩”话题、全新的消费方式进行分析,以探析中国年轻家庭结构和观念的变化。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出生于1984-1995年的年轻人。其中,出生于1985-1989年的占31.60%,出生于1990-1994年占41.40%,出生于1984年以前和1995年以后的调研对象分别占11.10%和15.90%。
从调研对象的孕育状态分布来看:无孩、备孕占1.20%,无孩、怀孕占23.00%,一孩、不打算二胎占25.50%,一孩、备孕二胎占6.50%,一孩、怀孕二胎占20.10%,2孩占23.70%。
本次调研对象所在城市级别的占比情况为:一线城市12.10%、新一线城市17.90%、二线城市21.30%、三线城市23.10%、四线城市18.00%、五线城市7.60%。
备孕期:夫妻一起科学备孕
备孕不再是女性专属,更多老公也一起参与
?近半数的男性也会一同参与备孕,他们主要通过戒烟戒酒、健康饮食等方式调理身体。
?在备孕男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男性会提前服用营养品。其中“85前”男性更注重营养补充,达到44%。如图1所示。
备孕方式更加科学,“85前”“专业派”,“95后”“科技派”
?备孕人群大多采用提前服用叶酸等营养品、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备孕,为优生优育做准备。
?“85前”人群更相信理性的专业指导或科学证据,比如会进行孕前体检、会使用排卵试纸检测卵子;“95后”科学备孕也逐渐渗透,更常用辅助产品进行备孕,比如用APP记录经期情况、用APP或书籍学习备孕知识等。如图2所示。
高龄人群需更长备孕周期,一线、二线城市备孕意识稍强?整体上,约半数被调研对象都会先备孕,备孕时长以1~3个月为主(15.5%);在备孕1年以上的人群中, “85前”比例相对更高。?一线、二线城市的备孕意识稍强,有计划地遵循优生优育原则。如图3所示。
孕早期:新手上路 请多忍让
伴随怀孕而来的,不只有新生命的惊喜,也有贯穿始终的孕期不适
?怀孕不易:整个孕期,妈妈始终需要经受睡眠质量不好、腰酸等身体不适的困扰。
?在不同孕育階段也有特定的不适点:孕前期孕吐、食欲不振;孕中期便秘;孕晚期则出现更多的不舒服,比如腿抽筋、尿频、便秘、背痛等。如图4所示。
除了生理变化,孕妈的心理变化也需要更多关注
?怀孕后,特别是孕早期,孕妈们的心情有较大变化,比如会更容易烦躁易怒、更容易焦虑担忧。如图5所示。
为适应新身份,孕妈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怀孕后,孕妈们的饮食,使用的产品、衣物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但是怀着二胎的孕妈,由于有过孕育经验,相对一胎孕妈对孕期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有23.6%的二胎孕妈和孕前相比基本没变化。如图6所示。
孕中期:内外兼修 赢在起跑线
内修:为了帮助胎儿健康发育,孕妈对自身营养补充非常注重
?整体上,有7成人孕期吃过营养补充剂,只有不到10%的人完全不考虑服用营养补充剂。
?孕妈奶粉作为补充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孕妈人群中整体认知度较高,并在孕中期使用率最高(49.3%)。如图7所示。
她们最信任医生的专业指导,但同时也会自行选择更多营养补充方式
?在购买营养补充剂时,用户更容易受医生的影响而购买。
?但医生指导并非指令,即使医生对营养补充剂的种类、品牌有明确的建议,约7成用户还是会考虑自行购买其他品类或品牌,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让宝宝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营养。如图8所示。
外炼:教育从胎儿期开始抓起,从胎教让宝宝赢在起跑线
?胎教作为早期教育的一种方式逐渐受到重视,近8成的孕妈已经在孕早期开始或打算进行胎教,孕中期是胎教集中爆发的高峰期。
?目前,孕妈主要使用的胎教方式是播放有律动的声音,如讲故事和抚摸互动等。如图9所示。
胎教付费作为教育投资,四线、五线城市孕妈潜在消费力更强
?有48%的孕妈针对胎教有过相关花费,以购买胎教书籍为主。
?四线、五线城市孕妈在胎教花费上倾注较多,在购买胎教课程、胎教仪等设备上展示了较强的消费力。如图10所示。
对宝宝教育的重视延续至出生后,“早早教”在四线、五线城市中越来越普及
?近9成的孕妈也已经把早教列入宝宝出生后的必备事项,并且早教的开始时间也越来越早,呈现出“早早教”的趋势,特别是四线、五线城市孕妈对其越发重视。
?她们倾向的早教课侧重逻辑和潜能发展,比如思维逻辑课、游泳课、专注力培养课等。如图11所示。
孕晚期:不是败家,只是“筑巢反应”
孕晚期是孕妈消费的高峰期,孕妈妈产品先于宝宝产品消费爆发
?孕妈产品的购买先于宝宝产品,在孕早期就开始或多或少地进行消费。
?而宝宝产品的购买大部分在孕中期、孕晚期才得以爆发,产后大多以宝宝产品购买为主。如图12所示。
消费决策时,“85后”更关注品牌,“95后”更关注口碑
?购买母婴产品时,“85后”的宝妈们仍然更看重品牌,而随着新生代妈妈的崛起,对品牌的要求逐渐降低, 但对口碑的要求逐渐看重。
?考虑品牌时:品牌曝光力度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对品牌的选择。
?考虑口碑时:亲友或医生推荐更重要。如图13所示。
母婴APP是孕妈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90后”和“95后”宝妈对种草类APP偏好度更高
?孕妈主要通过母婴APP、购物类APP、母婴公众号获取母婴信息。
?“90后”比其他人群更偏向在短视频APP、种草APP上了解产品信息。如图14、15所示。
直播购物逐渐渗透孕妈人群,但购买母婴产品时不会冲动消费
?56%的宝妈经常或偶尔看直播购物,对于直播内容,更愿意看到“优选产品”的过程。
?但她们仍然比较理性,在觀看直播后会自行搜索对比,再决定是否购买。
?直播时,主要购买的是护肤、女装、彩妆类产品,母婴产品虽然购买少,但仍可预见未来会有一定增长。如图1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