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2020-09-10沟增辉李珊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沟增辉 李珊

【摘要】 高校文创产品是近年来新兴的热门高校输出产品之一,文创产品蕴含了高校的办学理念、人文底蕴、学术气息、教学成果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传播各个高校的独特文化,对于提升高校知名度,增强高校学生对本校的自豪感,创造高校收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意义。文创产品的质量高低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高校对新时期学生精神文明的把控程度和审美取向的了解。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高校文创产品的产业背景、意义、开发设计和应用方式,分析了文创产品在高校的形象塑造和文化拓展方面的重要性,为今后的高校文创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文创产品;创新产业;高校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53-02

基金项目: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校园VI识别系统下的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理论研究——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文创产品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当中的一个重要新兴内容以故宫文创为代表,包括诚品书店、物心等多个品牌的文创产品在我国高校当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文创产品,并且根据国外的经验设计了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创产品。但是我国高校的文创产品行业目前仍旧处于比较落后的起步阶段,设计的产品种类少,质量不一,并且在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也不明显,相比起国外的很多高校文创产品行业,我国仍旧存在着较大的进步空间。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加强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增强文创产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背景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在国内是新兴产业,但是在国外却已经有着一定的发展经历,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校文创产品行业。

根据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关于高校文创产品的了解和购买一项调查显示,在该调查中,仅有2%的学生热爱收藏高校文创产品或者参与过文创产品的设计,28%的学生了解或者曾经购买过校园文创产品,而70%的被调查学生根本不了解校园文创产品或者了解甚少,也很少购买。由这个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我国哪怕是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高校学生对于校园文创产品的了解和购买都非常少,说明我国的高校文创产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宣传力度还远远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整个校园文创产品行業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没有形成具体的产业模式,当前的校园文创产品生产大多是学校的某一个赞助商愿意提供制造服务,学校只需要提供设计即可,所以学校并没有将文创产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对于有意向研发校园文创产品的高校,为了满足实用性和艺术性,设计的文创产品大多是钥匙圈、书签、笔记本一类的小文具用品,并且每次设计生产的数量都非常少,所以很难在学生中形成规模效应,达不到宣传校园文化的目的。

尽管我国高校的文创产品行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的文创产品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都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得到了较大的满足,转而对精神文明变得愈发渴求,尤其是年轻一代,一方面追求高端、有内涵的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购买的产品展现个性和与众不同,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对传统的文化产品逐渐失去购买需求,而对诸如故宫文创、高校文创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题材新颖,设计出众的产品越发追捧起来,故宫文创网上店铺的销售额逐年增长,购买这些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就是各个高校的学生。可见在我国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是很大的,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校园文创产品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作为高校自主设计研发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产品,更多的价值体现在文化意识方面,就目前我国的高校文创产品来看,所涉及的产品在实际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突出的优势,所以校园文创产品的意义更多还是集中在高校形象传播,高校内部学生认可和社会对高校文化的认同三个方面。

(一)外塑形象

首先,高校文创产品对塑造高校形象的意义,文创产品是高校学生和老师智慧的部分结晶,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高校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高校的校园文创产品是高校的另一张名片,一件优秀的校园文创产品代表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精神。高校的校园文创产品有利于高校向社会传递出良好的形象认知,帮助高校树立优秀的外界形象。在当前,我国高校的形象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讲主要是通过学术途径所了解的,充满了严肃的氛围,让学生产生难以接近的感受,而高校文创产品通过另外一种相对轻松和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高校文化的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更具有人文气息的高校文化和精神。高校的文创产品在高校形象塑造方面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高校的文化内涵,有许多一开始不了解某所高校的学生而言,也许因为偶尔接触到高校的文创产品,从而对该高校的精神产生一定的了解,进而推广传播,这对于高校形象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聚人心

校园文创产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增强校内学生的校园自豪感,在当前的高校内有许多学生对于母校的精神和文化了解并不深入,因而对母校并没有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对母校的精神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所导致的,而要通过专门开设课程的方式教导学生的话,在具体实现的过程又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且设立课程的话学生也会因为枯燥无聊等原因不愿意认真学习,导致的学习效果较差。但是通过校园文创产品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母校的校园精神,并且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认可母校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约束。通过校园文创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

(三)文化认同

高校的文创产品对我国高校之间的文化认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高校之间一直处于一种友好往来,良性竞争的氛围,在学术方面的交流一直都比较好,但是高校之间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交流却略微有所欠缺,因为每个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所以彼此的校园精神文化认同是提高我国高校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的校园文创产品就是增强这种高校间文化认同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

当前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创产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结合文献阅读和上海财经大学的调查结果,总结出了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以下要点。

(一)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一件高校文创产品要能够俘获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就需要将这两者集结合起来。首先,实用性,高校的文创产品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的,哪怕实用性较小,只是作为一个钥匙圈或者文具、书签、明信片等,但是这些产品都是学生日常使用并且经常接触的东西,将这些东西做成文创产品,能够经常被学生展现出来,在学生间的传播和流通机会更大,所以更有利于校园文创产品的推广。其次,艺术性。文创产品的艺术性是吸引学生,传达高校文化精神的主要方式,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高校的文化内涵具象化,赋予高校精神一个具体的形象,可以是一个吉祥物,也可以是校徽校训等。另一方面,艺术性也是校园文创产品的吸引学生的关键。

(二)文创产品要与时俱进

文创产品要能够在学生之间引起反响,在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热点和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潮流,研发出具有新意的文创产品,比如原本的明信片、书签等传统低价格文具可以变成优盘、耳机等价格稍高,并且实用性更大、更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将文创产品的定位和格調都上升一个档次,从而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创产品的喜爱程度。如前文所述,当前的高小大学生更加追求新潮,高端的产品,所以高校的文创产品务必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审美取向。

四、校园文创产品的应用

校园文创产品在高校当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价格策略

高校的文创产品主要针对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本校的学生和外校学生,所以在价格定位上需要有所考量,定价太低无法显示文创产品的价值,不能展现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不能展现文创产品的气质和内涵。而价格过高则超过学生的经济实力,反而影响学校的形象,因此在价格方面,以略高于产品的采购价格即可。事实上,对于校园文创产品,因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更多以参加活动或者获奖赠送的方式,增强文创产品的稀有性,等产品在学生之间形成较好的反响,有了一定的口碑积攒之后再投入规模化生产,以售卖的方式在学校的网站上销售。

(二)营销策略

校园文创产品要保持长久不衰的吸引力,需要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来维持。根据上文的论述,首先需要控制文创产品的产量,物以稀为贵,文创产品也是一样,要维持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就要将产品的数量控制在较少的范围,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以奖品的形式派发极少数的文创产品,并根据学生的反响,来选择文创产品的类型。后期在定价出售的时候,每一次的产量也要严格控制,比如学校有三万学生,那么一次的产量则可以设置为三十到六十左右,并且只通过线上预约抢购的形式,不定期地销售。对文创产品还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五、结语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是传播高校文化与精神内涵、塑造高校对外形象、增强器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加强高校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高校的文创产品时,需要注意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还要注意产品的与时俱进,并且通过价格策略与营销策略,增强文创产品的吸引力,让高校的文创产品在学生之间保持较强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悦涵,张貌貌,易春利,袁梓宁,戴羽萌,徐璞.校园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19,(33):113-114.

[2]王鑫,蒋树坤.校园文创产品设计案例研究[J].湖南包装,2020,35(03):59-61+81.

作者简介:

沟增辉,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与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