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应用
2020-09-10武艳付晓瑞
武艳 付晓瑞
【摘要】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方案。隐喻是人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应用起到了加强图像形象性、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发受众情感、达到受众认同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隐喻和图标隐喻。
【关键词】图像修辞;隐喻;图像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6-0067-02
一、引言
从广义的角度看,修辞是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方法、手段等,也即任何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来有效的传递信息去影响他人或诱发他人合作的一种活动。
随着对修辞学的深层研究,修辞已是一种包括所有人类符号交际的方式。而在这些交际符号中,利用图像等视觉符号来传播信息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对图像这一视觉符号的研究尤其显得重要。
图像修辞就是运用各种视觉成分对图像符号进行巧妙选择与配置从而达到劝说目的,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其中图像修辞手段的使用起到了加强图像形象性、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发受众情感、达到受众认同、理解的作用。图像修辞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夸张、比拟、借代、摹状、双关、隐喻、讽刺、排比等。本文以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隐喻为基础并配以实例对图像修辞加以说明。
二、隐喻的内涵
从公元前300年到20世纪30年代,隐喻通常是在修辞范围内研究的,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常发生在日常语言中,是一种与人类的经验和想象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著名的认知学家莱柯夫和约翰森认为,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他们认为隐喻在实质上就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因此,隐喻不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存在于人类的其他活动中,如绘画、音乐、广告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掌握隐喻……它同时也是天才的标志。因为一个好的隐喻意味着从不同点中找出相似点的直觉反应”。因此,通过视觉手段表达与语言相同的隐喻概念同样也是隐喻性的。“隐喻已不再只是别出心裁的语言现象,更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方案”。隐喻是人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图像设计中常常利用奇特的图像组合来传达特定的信息,从而产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解读、新感觉和新经验。符号具有极强的指示功能和识别功能,它通过形象的再现向读者传递重要信息。就拿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界面来说吧,它把活页夹来指代成组的文件,用垃圾桶来指代装删除的文件,由此给用户展现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图形语言环境系统。这些界面设计都是根据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而得出的。此外,图像设计常常利用隐喻、象征或联想等方式建立起图像和语意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读者在解读图像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一起来看看中国邮政标志(图1)的设计。它的基本元素是古汉字“中”。中国古代就有“鸿雁传书”的佳话,因此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标志的造型中,以横与直为主线,形与势相结合,使得“中”字富于动态,表达了快捷、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三、图像修辞中的隐喻
图像符号主要用在广告、图标设计等领域。把隐喻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分别叫做广告隐喻和图标隐喻。下面就以实例来分析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使用。
(一)广告隐喻
广告修辞是指把包含了一定信息的图像元素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恰当地组合成图像符号, 以此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使图像符号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和语义表达效果。广告修辞利用联想使图像具有象征含义,从而使主题通过图像被准确、深刻地反映出来。广告图像中的隐喻表现为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简洁的图像组合往往能表达一系列的深刻含义,从而引起受众对整个相关事件的联想。
广告图像中的隐喻经常给人以一种生动的感覺。例如:大家众所周知的德芙巧克力广告语为“情迷丝滑德芙”。广告描述的是:一位优雅的女士一边在摆弄丝布,一边在沙发上吃德芙巧克力。从丝布自然过渡到巧克力,使人很容易从缎子的光亮、柔滑和轻软联想到德芙巧克力的柔软、甜美。广告中的巧克力被比成丝缎,丝缎的触感是大家所熟知的,丝缎的视觉感是直接和生动的,以此来表达巧克力带给人的美好感觉就是显而易见的。“情迷”二字准确地表达了德芙巧克力带来的柔情蜜意,这种美好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广告隐喻随处可见。
(二)图标隐喻
图标设计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与隐喻的结合巧妙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意图。就拿中国联通的图标设计(图2)为例。其公司标识是根据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而设计的。回环连贯的线条预示着中国联通四通八达的网络以及其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两个显著的上下相连的“心”的这个独特造型形象地表达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表明了联通公司与用户心连着心的服务态度。这里着重分析一下隐喻在由汉字构成的汉字图标设计的应用。
例如,2010年世博会会徽(图3)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图形,其中三人合臂相拥,象征着包含“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全世界人是一家”的这一中国传统概念。这一设计充分表达了崇尚和谐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世博会会徽与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图4)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功效。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使舞动的“京”字呈现出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同时,“京”字以印章的形式出现,而印章在中国自古以来都代表着一种社会诚信,这暗示着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庄重承诺。
再比如汉字“中”在中国银行图标(图5)中的体现。首先,“中”字代表“中国”,表达了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内银行的重要地位。以圆形方孔钱来表达银行形象,暗喻银行的流通之意。这一独特的创意既形象地表达了中国银行基本的社会功能又说明了中国银行这一特定概念。
汉字图标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形和义有效地结合以此表达汉字的深层内涵。此外,汉字字体丰富多样,这就增加了图标设计的表达形式,为现代图标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四、结语
隐喻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它是利用一切符号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隐喻在图像修辞中的应用使图像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然而隐喻作为图像语言表达的形式,往往是以联想的图像暗示关联着的内涵。当人们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组合、创意的时候,就存在着理解与被理解的关系。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多依赖于自身的感受,而感受不可避免地有著想象、理解、情感等因素的参与,而这些往往又与人的信仰、记忆、偏见、爱好等生活经验密不可分。
因此,图像的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图像修辞中的修辞情境论(受众、目的和语境),抓住受众的感知心理和认同心理才能达到传播者和受众的 “同一”,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这一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Feinstein,Hermine.Art as Visual Metaphor[J].Art Education,1985,(4):26-2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1980.
[3]Langer,S.Mind:An essay on human feeling[M].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7.
[4]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7-53.
[6]邓志勇,杨永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24-30.
[7]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武艳,女,助教,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修辞学。
付晓瑞,女,助教,萍乡学院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