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稀当日景,无复旧中情

2020-09-10李爽

今古文创 2020年36期
关键词:声声慢浣溪沙意象

【摘要】《声声慢》和《浣溪沙》两词,词人都由旧日意象牵动内心情思,进而抒发各自愁情。然而两词所体现的愁却是有本质差异的,《声声慢》抒发了李清照在频遭变故后难以抑制的凄愁;《浣溪沙》则体现了晏殊在对生命感悟中生发的缥缈蕴藉的清愁。“愁”字是贯穿两词始终的情感线索,将词中的各个意象有机串联起来,并向着单方向层层上涨,渐进深入。两词虽则抒发了词人的个人愁情,却在以小见大中折射出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共情。

【关键词】《声声慢》;《浣溪沙》;意象;愁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6-0036-02

一、旧景最易惹人愁

《声声慢》和《浣溪沙》两词,词人都敏锐地捕捉旧日的意象,于物是人非的怅惘中表达各自的愁情。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相似的物象之所以能在不同的时空引发迥异情感,源于词人境遇和心境的改变。

(一)物是人非事事休。《声声慢》全词意象繁密,其中出现的众多典型意象诸如“淡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均可在词人前期的诗歌中有所发现。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词中出现的首个意象,词人冠之以淡酒之名,明写酒淡实衬愁浓。到底是酒淡了还是心凉了?依稀昨日风疏雨骤,一樽清酒使人浓睡难消;遥记当年东篱把酒,暗香盈袖彩蝶环绕。眼前的酒勾起了多少美好往事,那时的酒甘甜馥郁,不似如今,只剩下苦和涩。“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悠远的雁鸣打破了恍惚,词人一眼认出这是当年椅楼而盼的鸿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既期待夫郎讯至又怨嗔的心情仿佛还在昨日。如今鸿雁又至,她却再也不可能收到那令她魂牵梦萦的书信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暗香盈袖的黄花也躲不过疾风苦雨的摧残。词人和黄花遭遇如出一辙,社会加给个人的沉痛,就像自然界的风雨摧残末日黄花一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黄昏时分,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秋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往昔的浪漫美好与今昔的沉哀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曾经年少不更事,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尝遍人间苦,更与谁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眼前景皆是當日景,原是景中人已不复当年情。

(二)燕子归飞感韶华。《浣溪沙》一词,词人在品味流年、体悟人生的理性思考中,将自己细微复杂的情感融入旧日的物像“天气”“亭台”“夕阳”和“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暮春时节,在一座雅致的亭台中,词人自斟自酌,填词自娱,一切都是那么随性从容。然而,无意之间地抬眸却使词人陷入一阵恍惚之中,这亭台楼阁之雅,这春意暖融之美,此般把酒赏玩之乐,让人如此熟悉。忽而忆起,那已是去年的情景了。光阴荏苒,使人不禁涌起一阵旧梦难续的感伤之情。“夕阳西下几时回?”一问,哪里是追问夕阳几时依旧。太阳东升西落,亘古不变,而珍贵的青春和美好的情感却在光阴的流逝中一去不复返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在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和燕归,是纯客观的自然规律,本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花和燕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面对着凋零的残花,归飞的旧燕,词人联想到流年易逝,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虽然惋惜留恋,却也终是无可奈何。燕这一意象在晏殊的词作中频繁出现,它是春的使者,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破阵子》中描绘初春郊外的美景,燕是代表春至的首要意象。然而,年年春依旧,岁岁人不同。燕子的归飞固然代表着新春的带来,也预示着过去一年的匆匆而过,让人在发现新生的喜悦中顿生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词人敏感地捕捉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以细腻的情丝体察这一景象,并将眼前之景触发的感受上升至整个人生哲理的高度,体现出个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哲理的追问和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品味流年的惆怅和低迷之感。

二、愁情百态质相异

“愁”字可谓贯穿两词始终的情感线索,像玉线穿珠一样将各个意象有机串联起来。两词虽然都抒发了词人的愁情,但愁却有质的差异。李清照南渡前后境遇及心境的转变,使词中相似的意象蕴含迥异的情感,前后词风呈现明显的差异。“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可谓反映了词人一生的心理轨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成为词人复杂情感的具象。词人前期悠闲雅致的闺阁生活,使得这一时期的意象呈现清新明快的特点,其中所体现的愁,也是反映了贵族阶层悠然闲适生活的闲愁;靖康之难后,词人迭遭丧乱,其生活和心境经历了巨大转折,故这一时期的意象呈现悲怆凄凉的特征,其中寄托的愁更是令人难以承受的离乱孤苦的凄愁。而《浣溪沙》全词,无一字写愁,却通过自然意象和整体意境,让人感受到萦绕在字里行间那种淡淡的清愁。晏殊作为一个生于治世位极人臣的富贵闲人,没有经历家国动乱的凄苦,宦海浮沉的悲凉,摆脱了社会和现实可能加给他的一切烦恼,又不似寻常的贵族纨绔那样只知寻欢作乐。作为一个清醒聪慧的富贵闲人,他能于诗酒人生中保留充分的心力去感知生活中微小的细节,敏锐地发现人生的本质矛盾,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短暂,体察和思索生命空漠单薄的真相。

晏殊的愁与李清照词中体现的愁是有本质区别的,李词中的愁说到底还是基于现实生活、家国社会的世俗之愁。而晏殊的愁情,既不同于李词前期反映闺怨离情和贵族慵懒闲适生活的闲愁,也不同于后期反映离乱悲苦的凄愁,它超越了现实人生,是一种基于对生命哲理层面思索,对存在进行感知和体察中所产生的清愁,其笔下的意象,也因此具备了美好和无常的双重特点。

三、愁思层涨似潮水

李清照在其文论《论词》中提出了词的创作技巧——铺叙。铺叙的手法源于赋,即铺排渲染,展衍叙事。《声声慢》一词即充分地体现了以赋写词这一创作主张。

开篇十四叠字将一孤独寂寞,怅然若失的女子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寻寻觅觅”状动作,是词人心绪不宁的外在体现;“冷冷清清”绘环境,环境的萧索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凄凄惨惨戚戚”则准确地剖析词人内心孤独凄苦的感情。叠词内部即按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顺序层层推进,开篇就将愁的起点提高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奠定了全词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

词的主体通过天气、淡酒等八个意象渲染愁情。词人的愁由境遇生发,又通过周围环境一步步深化。在对景物进行铺陈中,词人间以三组有明显情感梯度的反诘设问“怎敌他,晚来风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将每一阶段由新环境引起的愁通过语言点出,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至末尾,由不同意象引发的家国之愁,丧夫之痛,漂泊之苦已齐聚于心,这时偏又逢雨打梧桐乱人心,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所有的愁情达到了极点,如洪水出匝般喷薄而出:“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情绪发展到达了顶峰,又戛然而止,极具感染人心的艺术张力。縱观《声声慢》词,其情感的发展没有跌宕起伏的态势,而是一个从起头就步步上扬,层层深入,以至结尾达到高潮,戛然而止的过程。其愁的发展是单方面层进式的,读来让人既觉沉重凄苦,又觉惊心动魄。

在《浣溪沙》中,晏殊敏锐地抓住了反映暮春典型特征的两个细节,将上片词所营造的朦胧的愁进一步深化。“燕归来”一句,叶嘉莹先生等皆认为,这是惆怅中的一丝慰藉,及时收拢住愈加深化的愁情,呈现理性圆融的特色。而且旧燕似曾相识,更让人产生一种今夕何夕,人生如梦的恍惚感。这一情感也在晏殊的其他词作中得到验证。《清平乐》“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踏莎行》“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光阴在斗转星移间流逝,人于燕去燕回的交替中老去,又于不经意间依稀辨别出旧年光景,更加增添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惆怅之感。结尾“小园香径独徘徊”证实了这点,词人并没有从愁中超脱,而是在陷入了对人生的深思,他留给世人一个幽远的背影,余味悠长,也将世人带入了与其共情的理性思考中。因此,《浣溪沙》中的愁也是渐进深化的。然而却不同于《声声慢》中沉重难抑的愁,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清愁。其愁情的上涨也是舒畅缓和的,不似《声声慢》梯度明显,节奏紧致。至结尾,词人以画家笔法摹绘出一幅花园小径深思的图景,以留白的表现技巧,创造出一个余味无穷的意境。这就又不同于《声声慢》式直抒胸臆,戛然而止所营造出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显得更为蕴藉圆融。

四、悲喜人生愁共通

《声声慢》和《浣溪沙》全词的抒情主人公看似只有词人一人,然而其中愁实质上却在以小见大中反映了个人与家国,个体与人类的普遍矛盾,是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人类所共情的愁。《声声慢》是词人南渡后的代表作。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风凄婉沉郁,所反映主题也大多为感时伤乱的。词人的人生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国家引起的,因此她的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她的词具有很强的社会透视性,折射出当时人民的痛苦和不幸。词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愁,也唱出全体百姓内心的苦痛;不仅为自己的身世悲哀,更是为整个时代和国家奏出一曲哀婉凄绝的挽歌。 《浣溪沙》中淡淡的清愁,基于特定时空下由特定景物引发,词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所感于眼前景,却不局限于眼前景,而是将其扩展到了对整个人生、生命乃至宇宙的思考,以有限的人生体察永恒的宇宙,道出了古今中外困扰着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的矛盾。这是生命的根本缺憾,于心灵最寂静的时候,触动每个人心间最柔软的角落。

五、结语

历来学界对《声声慢》及《浣溪沙》中的愁情研究成果颇丰。然而,从横向角度将两词结合起来,对比两词在体现愁的异同方面的研究却是比较少见的。本文在研读两词的过程中,发现两词体现的愁在发生发展、内涵性质等方便方面既存在相通之处,也有着本质的差异。通过在知人论世中对这些异同点展开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解读词作,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词人情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明)杨慎.词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李剑亮册主编.唐宋词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

[4]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5](宋)晏殊.珠玉词[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李爽,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声声慢浣溪沙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夏日
浣溪沙
浣溪沙·小院春深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