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探讨
2020-09-10宋锐
宋锐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45-01
摘 要 相关研究表明,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赛前减重期间采用单一匀速的减重方式会对其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快慢结合的减重方式,不仅不会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以及力量素质造成影响,而且还有助于其储存并保持其实力,促使其在正式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
关键词 赛前减重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 力量素质 机能 影响
赛前减重期间,不合理的训练方式容易使运动员产生负面的训练心理,如训练持续时间过长、训练量重不合理等,如此不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练员应充分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赛前减重计划,采用快慢相结合的减重方式,帮助运动员减去多余脂肪量,并且使其力量素质及竞技状态不会受到影响。
一、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构成人体体重的总重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体脂肪量和去脂体重。其中,去脂体重由水分、矿物质以及肌肉量组成。通过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为期三周的赛前慢速减重训练,其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结果为:运动员的体重下降效果明显,但是去脂体重的变化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人体体重的总重量与体脂肪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减重训练可以很好地保存运动员体内的肌肉量、水分和矿物质[1]。而运动员体脂肪量和体脂百分比呈现出显著下降,是因为赛前慢速减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集中降低运动员体内的脂肪含量,保存其去脂体重。这是因为去脂体重与力量素质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联,保持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也就意味着保存运动员的竞技实力,使其力量素质不受到减重的影响,一旦运动员的去脂体重减少,就会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其在比赛中的实力发挥。免疫功能影响,通过采用慢速结合快速减重的方式,不会对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带来显著性的不良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在赛前减重训练中,采用慢速与快速相结合的减重方式,运动员血清睾酮的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单一性的匀速减重方式;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相较于匀速减重方式,采用快慢速相结合的减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员减重期间蛋白质的大量消耗。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赛前减重训练中,通过采用快慢速相结合的减重方式对古典摔跤运动员进行赛前减重,不仅不会对其身体机能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有效保存其竞技实力,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2]。此外,慢速训练包括力量训练、专项训练,和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等。快速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少量专项训练以及长时间、高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3]。
二、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
相关研究证明,经过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期三周的赛前减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出现了显著性的下降,具体表现如下。
1.上肢肌肉力量变化趋势:通过采用快速减重方式,运动员的左侧肘关节屈肌和右侧肘关节伸肌的肌肉力量下降幅度比较明显;采用慢速减重方式,运动员右侧肘关节屈肌的肌肉力量下降幅度比较明显;赛前减重第二周,运动员左侧肘关节伸肌肌肉力量出现了明显下降。
2.下肢肌肉力量变化趋势:快速减脂期间,运动员的左侧膝关节屈肌、右侧膝关节屈肌以及右侧膝关节伸肌的肌肉力量表现出了大幅度下降;减重一周后,运动员的左侧膝关节伸肌的肌肉力量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3.上肢肌肉爆发力变化趋势:快速减重期间,运动员的左侧肘关节屈肌、右侧肘关节伸肌以及左侧肘关节伸肌的爆发力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赛前减重第二周,运动员的右侧肘关节屈肌的爆发力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4.下肢肌肉爆发力变化趋势:赛前第一周采用快速减重方式,运动员的左侧膝关节屈肌和右侧膝关节屈肌的爆发力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采用慢速减重方式,使得运动员左侧膝关节伸肌的爆发力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赛前减重第二周,运动员的右侧膝关节伸肌的爆发力出现了大幅度下降[4]。
由此可见,赛前减重如果采用单一匀速减重方式,会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出现大幅度下降,而采用快慢结合的减重方式,则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影响其在赛场中发挥正常实力。此外,賽前减重期间,训练时间长、训练量重等因素均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其产生消极训练心理,再加上饮食的控制,均会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成人体体重的总重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体脂肪量和去脂体重。由于去脂体重与力量素质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联,科学合理的赛前减重训练可以集中降低运动员体内的脂肪含量,保存其去脂体重,并且保存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而使其在赛场中能更加灵活自如地应用各种反攻、防守等技能,从而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朱金棒.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36+38.
[2]张高泉.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J].体育风尚,2019(05):218-219.
[3]侯建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57+59.
[4]张雷.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7(08):125-126.
山东省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