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能训练中的释义
2020-09-10邓德桓阮春据阮世幸
邓德桓 阮春据 阮世幸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39-01
摘 要 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是用一系列练习方法以完善体能、保持最高的体育水平。体能训练中包括一般的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其中,一般体能训练是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分项目,不分个体,是具有普适性的活动,是提高专项体能发展、体质能力全面发展以及运动员技能与技巧的发展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应的体质,符合专项的体育项目,发展运动员更高级别的能力。
关键词 体能训练 概念 问题
一、体能概念的界定
由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沈阳体育学院董国珍教授等编写的《运动训练学》中对运动员体能的界定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长期以来,《运动训练学》是体育教员、体育教师指导训练工作的重要书籍,竞技体育基本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各种训练策略。然而,近年来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运动训练学》中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其一,体育训练中的五大素质是不可分割的,在训练速度的同时也在发展力量,其间可能还发展柔韧、协调等素质。其二,就是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关系问题。《运动训练学》基本将两者等同起来,体能训练似乎变为身体训练的新名词。其三,五大类身体素质划分存在错误导向性问题。对于体能概念的界定,广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相应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而相应具有的竞技能力。运动员体能训练诸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狭义体能问题。中国台湾学者龚忆琳(1995)认为:体(适)能可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即运动体能,特指运动员为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柔韧性适能、适当的体脂肪百分比。
二、体能训练的内涵
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指机体内外部形态,身体机能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几乎所有人体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用力、快速、持续时间、复杂性、及运动范围等因素。由此,人们也可以把人体的运动能力区分为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从训练学的观点看,人们似乎应当通过完善这些人的基本素质,或通常所说的运动能力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上海体育学院王兴、司虎克等研究人员对体能的构成进行研究认为,体能可以由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表达运动能力三部分组成。单项运动能力:运动员完成单一运动特征的动作能力称为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运动员连续完成多个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简称复合运动能力。表达运动能力:运动员表现已获得单项运动能力或复合运动能力的程度。
三、体能在训练中的问题
在体育竞技上,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体能、心理活动、意志、知识是决定体育成绩的要素。其中,体能活动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在训练过程中,体能提高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育成绩的,但是体能发展的本质就依靠运动员身体各机能的状态。发展完善的身体素质也是完善机体机关的系统。据Philin.V.P,Zucalovxki:身体素质发展有不平衡性和阶段性,它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练员不仅要把握好人体的自然发展规律,特别是身体发育迅猛的阶段,而且教练员要更深地了解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某个阶段。据Ozolin.M.G作者得出: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发展身体内各个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提高机能能力,同时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体能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能包括两个层次:健康体能和竞技运动体能。健康体能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竞技运动体能以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体能为目标。体能的最高层次是机体对竞技运动的适应,运动训练是对人体极限能力的开发,要想创造優异的运动成绩,必须对影响运动成绩发挥的各种机体适应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并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龚忆琳.Mosston体育的理论与应用[M].台北:师大书苑,1995.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V.P Philin,Zucalovxki,阮光兴译.理论与体育方法[M].河内:河内体育出版社,1996.
[4]Ozolin.M.G.体育教育训练学[M].河内:体育出版社,1980.
越南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