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培养策略

2020-09-10周庆媚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策略探究

周庆媚

【摘    要】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节奏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节奏关系到学生音准、音调等各个音乐要素的掌握。本文中我主要从高职音乐教学入手,以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培养为探究点,谈谈培养学生现代音乐节奏感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音乐  视唱练耳  节奏培养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74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属于声音的艺术,其通过符合人们审美潜意识的音符和韵律来传情达意,让人通过听觉产生美的体验,音乐可以划分为声乐和器乐两个大类,同时又可划分为现代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等不同特性的类别,但归根结底音乐为人服务,具有陶冶情操、洗涤心灵、抒发情感等多重的作用。自我国现代教育教学体制走向成熟以来,我们不仅在各种教学阶段都将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划入课程规划范围内,让音乐成为陪伴人才成长的一门学科,更是从专业性的角度考量,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中设置对应的音乐专业,从而发掘对应的音乐人才,培养声音艺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本文中我所选择探讨的内容就是关于音乐教学的某些部分。

在学校教育所涉及的音乐教学中,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离不开听和唱(演奏)这两个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听,一方面包括了以内容分析和情感理解为主的“听内容”的情感层面和内容审美层面的部分,也包括以培养节奏感和音准为主导的技术部分。本文中我们所探讨的视唱练耳一定程度上就属于后者的范围。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论是听还是唱(演奏)都需要学生具有最基本的节奏感,进而形成对应的音准,对于普通院校学生的音乐普及教学来说,这些内容基本属于可有可无,基本不做要求,因为普通音乐教学注重的是音乐的普遍美育作用,即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但是对于高职学生的专业教学来说,音乐教学包含了技术性和素养性的整合,节奏感的培养也就至关重要,而视听练耳就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最有效途径。所谓的视听练耳,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练耳”,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练听力”,不需要谱子,或者是对照着谱子能够非常流利、准确的完成一首音乐作品的演奏或者演唱。本文中,我就从高职音乐教学出发,谈谈视听练耳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一、节奏训练在视听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众多组成要素中的一种,也是音乐美感体现的最核心内容。节奏自然存在,并不是人类所赋予的,也并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就如汉斯立克所讲:“自然界没有旋律、和声,只有负载这两种要素的载体,那就是节奏。”由此可知,节奏是先于人类所定义的音乐而出现的,如古老原始部落中的祭祀、庆典等,简单拍掌、呼号到后来节日的欢庆锣鼓等都是由富有节奏的拍打和声音组成,节奏支撑其最原始的音乐美感和记忆点,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首先,正是因为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因为相对于原始的音符和拍打来说,现代音乐发展进程中,音乐的要素逐渐增多,而节奏更是起到了“统筹规划”、“统一调度”的作用。从专业概念的解释来看,节奏主要是指音值长短和强弱拍位所形成的富有规律的运动形式,所以节奏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学生重复的练习音乐的演唱或者乐曲的演奏规律,更是在于从音符方面入手,增加对于音符呈现规律的掌握,进而掌握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统一的呈现规律和特征,进而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性,最终形成肢体节奏和音乐节奏的统一。

其次,音乐处于一种不断发展的状态,而音乐作为一种主观形式的艺术,在呈现方面极具个人色彩,所以近些年来随着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也就对应的更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潮流音乐等的不断融合使得我们的教学范畴不断扩大。而在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在文化背景差异所导致的音乐内涵和文化语境差异化大环境中,支撑起音乐庞大内容结构的是什么?是音乐最为基础的核心要素——节奏。而通过视唱练耳,从最基础的视觉和听力的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或者技术学习过程中剥离出附在音乐表层内容,抓取音符内在最为本质的美感和联系。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音乐知识结构、素养节奏、技术结构培养的完美結合。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培养策略探究

(一)节奏的基础性训练

对于任何专业素养的构建来说,基础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对于节奏感基础训练来说,我认为包括了速度感、节拍感。首先,在培养速度感和节拍感上,我们的目的聚焦于促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音值组织关系和规律,那么在方法方面,我通常会采取器乐演奏,尤其是合奏、合唱的形式,通过多加练习的方式形成对应的肌肉记忆,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形式的音乐在节拍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划拍方法,做到拍点准确,清晰,进而逐步塑造学生身体上的节奏感。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节奏训练

传统的音乐教学,尤其是视唱练耳方面基本上只是针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训练,并且采取的方式也多是保守的教师演唱、演奏示范,亦或是音频设备播放等,这不仅对于教师是种较大的负担,更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塑造面的狭小。随着现代音乐数字化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的实现多种媒介的融合,尤其是互联网为基本的高音质视频、音频以及三维立体图片等,辅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为清晰,更为准确的节奏训练指导。

(三)因材施教进行节奏的差异性训练

视唱练耳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因为天赋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节奏训练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潜能。例如,我们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教学的眼光发现学生的突出潜能,然后进行个性的凸显,鼓励学生往有潜能的方向努力,并针对性给予训练建议。

总之,当前视唱练耳是普遍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核心手段,从学生的感官反应着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把握当前高校音乐改革的机遇,实现民族优秀音乐传承。

参考文献

[1]黄茜.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91-96.

[2]蒋雪.论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方法与意义[J].歌海(1):111-113+116.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策略探究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