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020-09-10谭发文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

谭发文

【摘    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用来帮助提高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教学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拓展学生知识学习范围,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技巧,提升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的学习系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思维导图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64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被学生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它是一个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的方法。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这种工具非常适合被用来帮助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如果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那么他们对于文字知识的提取会更加流畅,结合图文分析,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学生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知识记忆、知识阅读、知识思考和知识运用联系在一起,思维的发散运用更强,学习自主能力一步步地增强,思维潜能不断被挖掘,信息技术学习效率更高。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學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知识形象理解的方法,它以清晰明了的图文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作用更强,因为图文教学对他们的兴趣吸引力,比起一般的教学方式更大。首先,信息技术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一种新认识的知识派别,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奇玩意”。新奇的东西,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自觉被吸引的兴趣,可能会因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恐惧而消散。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奇感”转变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时,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思维导图一般作为概念地图和树状图的形式,出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使用方式也比较灵活,比如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知识的树状图,向学生展示,而这个树状图被教师适当地留出了一些空白,可由学生来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感觉像是在做一个填空游戏,不仅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而且教学也达到了梳理知识、巩固记忆的目的。

二、运用思维导图清晰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思维导图,从名称上便能看出,它对学生的思维有积极的教学作用。思维导图拉近了学生思维与知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调动着思维,构建学习系统。学习系统以知识重点为梁,使学生明确重点地进行学习,能够避免他们在学习中走上弯路。思维导图它特有的导图结构,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重点多加关注。思维导图因为可以将知识层级清晰地划分出来,所以也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且因为信息技术中不仅有文字类的知识需要学生学习,还有更多图像类的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更多的知识嫁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学习完了之后,知道要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进行系统性整理,但是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归纳、用什么方式进行总结、又怎么将知识做到系统性的整理,就难倒了他们。其实,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用来做归纳总结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复习工作。学生将这种归纳复习的方式掌握之后,不仅能对一节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还能根据实际的学习需求,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到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甚至是将一本书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概括及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又一重点,图文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引到计算机实际中进行实践运用,比起单纯的文字描述,思维导图因有图画表格等形象事物的参与,所以学生将这些知识在实际上运用起来更加容易。因为不管是信息技术教材上的知识,还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的知识,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都具有抽象性。思维导图在想象与实际中进行了平衡,也为学生进行知识实践运用做好了准备。学生将靠抽象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这样便把抽象的知识点变为具象的记忆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且还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理论推理,最后再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反推过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最终沿着思维导图脉络,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置一系列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掌握。

四、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通过布置课堂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意识习惯,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错误的学习认知,学生会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了学习。这种不科学的教学引导学生走上了错误的学习道路,不利于学生开展课堂外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制作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应的思维导图,再将这些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学生,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能够主动、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思维导图,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一个有机的“新旧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教学指导,不断提升小学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新奇的自主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都得到了满足,这也促使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走向了“本质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分配,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每个知识点都落在了思维导图框架上,这让学生学习更具有系统性,促使学生学习系统萌芽、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再与知识实践进行正反作用,不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贝贝.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4):157-157.

[2]潘彩虹.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6(16):135-136.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