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9-10赵兰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举措初中历史存在问题

赵兰

【摘    要】初中阶段的历史重在记忆背诵,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导致教学课堂形式单一,氛围沉闷,学生很难生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自然,教学质量很差。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认为,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是关键。历史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适应了这一教学形式运用开来。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法  初中历史  存在问题  有效举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52

历史故事教学法的运用,适应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且从现阶段的运用情况来看,效果显著。但是,随着运用的不断加深,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历史教学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接下来,我将探讨历史故事教学法难以得到有效运用的原因,并就当前的问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旨在有效解决当前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讲述不够精彩,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渊源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诸多有趣的小故事,从中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的人文景观、饮食习惯、服饰文化等,历史故事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它在课堂中的呈现是足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刻板生硬的讲课形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历史故事不论多有趣,一旦传递的载体,即教师的讲述过于无聊,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个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且还可能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与预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教师要明确讲授方法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善。

2.历史故事的选择不太准确,难以达到拓展教学知识的目的。历史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如若难以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那这个教学方法的运用无疑是失败的。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教师的运用方式都是不合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教学难以取得关键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历史故事选择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举例的历史故事与当前的教学课程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很差。第二,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过于冗长且趣味性不强,在教学课堂的开展中,学生非但难以感悟到历史故事的趣味,而且还会觉得无聊,自然,学生的求知欲不强,难以深入展开历史学习,历史成绩的提升也很困难。

3.历史故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很多教师仍旧秉持陈旧的教学观念,在历史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学生能够展开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不仅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被阻碍,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同样也与传统教学形式无异,历史故事教学的益处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历史教学效率低下是可想而知的。教师要意识到自身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很多教师对历史故事的剖析深度不够。要想有效加深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单纯停留在历史故事的简单了解上是完全不够的,一般说来,教师要以历史故事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以及造成的后果,由此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多变艰难,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却难以做到这一点,历史故事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这对学生綜合历史素质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要明晰此种教学形式造成的严重后果,力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

二、确保历史故事教学高效开展的措施

1.教师要强化自己的讲授技巧,力争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改进自我的讲授技巧,力争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历史故事生动的展现出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长期专注的学习中,提高历史成绩。当然,单纯利用语言模式在历史故事的展现上未免太过单一,教师还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就当前的教学内容展开讲解,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来展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颇具代入感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加强理解和感悟,效果更加显著。

2.密切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课本知识,确保历史故事选择的合理性。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考虑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作为历史故事的选择依据。比如,初中生普遍喜欢趣味性较强以及更多的人物故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选择一些逸闻趣事,并多以人物的展现为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密切结合课本内容并以拓展课本知识为目的,由此才能增强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历史教学更加的灵活,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的生动,效果显著。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故事教学中去,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少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开展中都将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教学位置,学生的学习深度和熟练度都难以得到提升,更不要说是多方面的能力了。教师要明确这个问题,遵循相关的教学准则,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去搜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并作为下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当然,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够慢慢得以培养,效果显著。

4.教师要加深故事剖析的深度,升华历史教学的深度。为了加深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多剖析历史故事的深刻内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杜绝形式化。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丰厚的内涵,在历史故事的叙述中融入多种现实实例,充分展现故事中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以求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感悟。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故事教学开展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举措,以求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并通过历史故事的了解,升华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明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琳.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0):163-163.

[2]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有效举措初中历史存在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