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2020-09-10徐志诚

体育时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落实核心素养

徐志诚

摘  要  随着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继续,体育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关键要素。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在各个阶段组织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并阐明学生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建议。由此使得高校非常迫切地需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训,以便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每个系和学科的教育中,并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体育核心素养培训可帮助学生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增加他们的人際沟通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数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核心素养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类和评估,并对体育领域的核心素养和基础理论进行分类,以丰富和完善体育领域以及相关的核心理论体系。此外,本研究还根据我国某大学对学生体育基本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策略,这对体育指导很有帮助。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核心素养  落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35-04

在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这项改革响应了时代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影响了对现代人才的培养方法,这已然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共识。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建立并不断更新。美国、新加坡和日本已经相继研究了核心素养的定义、框架系统和价值。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修订课程标准”。在教育部的研究下,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系统的建议,并基于此对各个学科进行了核心素养培训。我国的教育部、学校和学者等多级机构和人员均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广泛研究,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者们又开始对各个领域中人才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学科和素养的核心是对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在学习后形成的学科特征的核心成果。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学科核心和素养的研究表明,学科核心与素养之间存在着水平联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其终身发展的意义更大。在运动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厘清各个阶段运动场的内容和训练要求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运动核心素养系统各个阶段的纵向联系。体育核心和素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身体素质,并提高他们对继续体育教育的认识。大学水平是通识教育中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这阶段的教育在组织学生上也更为成熟,学生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养成锻炼习惯、改善运动表现、加强社会沟通、保持独立健康和摆脱独立运动的关键。

一、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技能

经合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和包容性的表达。个人有必要发展自己,融入社会并使他们具备工作能力,这是具有可转移性和多功能性的。国际教育学者对此概念表示赞同。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与教育改革一起探索的。《意见》表明,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基本特征和一项核心能力,它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1]。

(二)学科核心素养技能

学者史宁忠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科的思维素质和核心能力。2016年,当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小组公布了教育部的普通大学课程标准时,这是课程标准首次包含“学术核心和读写能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基本经验的包容性素质。

(三)体育核心素养技能

学者于素梅对体育的核心定义如下:体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塑造综合发展行为所必需的身体情感和性格、运动技能和习惯、健康知识以及终身体育锻炼。学者裴少智将体育的核心素养技能定义为:体育素质的核心是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的独特素质和核心能力,是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形式。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可以更好地反映运动领域价值观的核心特征[2]。其中,运动能力是基础、健康的行为是重要的保障、体育道德是基础。其主要特点是:

1.最能表达体育学科价值的核心素质是体育学科固有的,不能被其他部门的学习所取代,这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本质。

2.体育的核心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反映了教育的价值,而且还是师生之间“给予与接受”的结果。在一项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体育教育中的核心素养技能,而学生的“所需”素质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本学科其他技能的基础。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单位提出的“普通大学各科目的核心和成就清单”,可以看出大学体育的核心和素养技能是由运动能力、健全行为和体育道德构成的。在体育领域,则给核心素养和基本素养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3]。

二、大学体育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缺乏创新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许多专家学者讨论了大学体育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研究出来的观点很多,如学生普遍对体育缺乏尊重,对自身的健康也不是很重视。

近年来,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线教师参加会议、培训、研讨会等之后,出现了“无法教”的现象。这些旧观念、旧教学方法以及旧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扰。在过往,我们对健康的想法已基本完成了整合,但尚未涉及培养学生的身体技能。经调查,教师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足够的了解。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思想不够清晰统一、核心素养的概念被忽略、解决方案未实施或实施不正确[4]。

(二)需要升级教育内容

当教师设置教育内容时,就相当于他们设置了学生本学期应学习的运动技能。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限制,如此很容易使他们对运动失去兴趣。在消极的态度下,他们更多只是模仿运动技术,却不能因此而透彻掌握,学生也不会学习如何组织活动,运动的综合能力非常有限。调查显示,只有在天气不佳的日子里,体育教师才会安排学生在室内上体育理论课。另外,现有的教学内容更多是那些传统的项目,球类项目就算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了,此外,其他更时尚、更流行的运动项目则没有任何涉及。

(三)必须加强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教育时更多是从学生的教学技巧到小组练习,这完全符合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此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调查显示,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时,大多使用语言法和示范法。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教授下,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少。不仅如此,很多时候体育课的时间还可能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可见加强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是非常必要的[5]。

(四)教育评价有待改进

教育评价是鼓励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并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是改善教育问题、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助其解决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倡发展性评估,并强调应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行为。现如今,包括能力、技能、友谊、参与、态度、合作等在内的完善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完成,然而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却不甚理想。在评估学生的技能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如此导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单一化,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这也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难以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在大学体育中实施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的核心能力,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翅膀。而学校的体育教育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但学生体育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教育,还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基于决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的因素进行的研究决策,其研究重点首先应立足概念,即将体育核心素养中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全面探索实施途径等等[6]。

(一)建立完善的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所谓训练,更多关注的是训练的方法。内部化是一种自我感受,它强调的是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些要素都包含在人才的培养框架中。现代教育往往将重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之上,认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成就比知识更重要,且能力和成就对于学生来讲也更加稳定,甚至是受益终身的。修养,体现为教育与教育的主要纽带,它引导学生的学习并提高其作为教育根源的能力。这个目标是要深入发展学生的潜能,发展综合知识、能力和成就,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质,且更加注重学生包容性和全面性的培养,关注所有致力于在新时代提供社会人才进行全面改善和发展的学生。体育是学生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它能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能力,还包括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自身的科学保健计划,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和道德的养育。它带来了其他学科无法给予的感受,如成功、激情等。显然,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存在感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

(二)为体育核心素养制定明确的目标

核心体育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和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体育和健康领域赋予学生的独特素质,其能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之间的紧密相连、彼此促进、彼此建立、相互补充。体育能力是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形成的基础,健康行为是体育能力和体育道德发展的保证,体育道德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基础。在多种情况下,三项关键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其身体的发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其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和心理频繁发展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每个大学生的教育目标。为此,我们对大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培训目标进行了阶段划分,即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环境适应阶段),二年级(实践适应阶段)和三年级(沟通减压阶段)。然后再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制定能对学生带来帮助的培训目标[8]。

在大学的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刚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氛围,因此这一阶段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大学的第二阶段,学生已基本熟悉了学校各方面环境,此时学校应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参与活动以及着重角色定位。为了减少学生的安全事故并改善他们的身体行为,应注意组织好体育锻炼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尽管在身体发育上几乎与成年人无异,但在心理上的成熟度却还尚存不足。基于这一特点,学校有必要特别开展针對学生心理能力提升的训练和指导。

在大学的第三阶段,大学生学业压力越发增加,此时他们的体育运动时间开始相应减少,运动的热情也有所下降。此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要从减轻他们受学习压力影响的角度入手。此外,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习惯仍旧很有必要,如此也是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建立正确的体育核心素养原则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是严谨的,不应是盲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教育原则,原则的选择应基于当前学生教育的主流和实践。因此,必须根据目标指导和训练内容来确定训练原则。这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表现。当前的教科书系统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即时”的。大学阶段是理解、练习、提高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步骤,这需要一定的体能作为基础,它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是有帮助的,且学生的锻炼习惯的形成取决于首先获得运动技能的能力,并且在学生通过身体健身和娱乐获得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后,基本可以形成运动习惯。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形成非常依赖学校体育活动的传播和继承效应,为此,诸如民族体育和民间体育等也应借助这一效应,以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来说,这个原则似乎是徒劳的,但细致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体育素质的最重要原则。在这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始终是一个重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参加体育运动,更需要他们能将体育运动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整合这项运动的核心素养技能。

(四)建立完整的体育核心素养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原则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选择时应遵循科学、适当、包容、可行性、兴趣、差异和地区性的原则。为此,教学内容可分为必修基础课程、选修实践课程和能力培训课程三类。

四、体育核心素养培训实施路径

(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进行小组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性格状况等对其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可以是趋同性的,也可以是异同性的。趋同性分组可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默契和协作的精妙感,而异同性分组则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9]。

(二)信息建设、网络教育

信息化、网络化在现代教育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将学生的多项数据输入网络信息数据库,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运动状况。反过来,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也能让学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询到结果。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论坛或博客中发帖,与其他同学甚至是教师交流体育运动话题,包括对比赛进行点评。在网络平台的加持下,这种交流还应该打破学校的限制,拓展到与其他学校学生或教师之间的交流。而这也有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

五、体育核心素养评估模型

(一)制定得分比例,明确评估目标

多年的体育教育评估测试工作总结出的一点是,只有将定量和定性两种评估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评价一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首先,建立教师在教学评估中的领导作用,并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教师的日常绩效。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体格、体力、知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估,但是由于我们必须在一般课程中分别评估学生的能力、道德和精神,因此对学生起点的理解绝对取决于我们。通过相关评估找到证据,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正常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在教室中记录下来,并在每个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老师可以适时更改教学方法。

(二)过程量化和定性结果的实现

当前,评估通常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评估方法对学生体育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估,很难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道德、综合运动能力等纳入其中,由此使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显得并不客观。为了能给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不同的加分,并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划分,可使学生在平时更加关注核心素质技能的发展和进步,并将学生的初始分数与加分过程相结合,以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体育核心素养训练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践积累和创新之上。我国根据人才的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等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各种教育目标,以及相应应遵循的教学原则,还对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探索各种教育途径。至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估模型,以期初步建立大学的体育基本素养技能。

1.在培训目标上,教育目标按年级分类,大学一年级处于适应环境阶段,大学二年级是实践适应阶段,大学三年级是沟通减压阶段。

2.在培训原则上,体育教学要有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养成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体育文化的传承、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五项原则。

3.在培训内容上,体育课程分为三类:必修基础课程、选修实践课程和能力培训课程。

4.在实施路径上,力求打造出一个灵活分组、合作教育、信息建设、网络教育、竞争性教育、内部和外部整合、凝聚力教育、家庭学校对接的联合教育。

5.在评估模式上,对评估目标进行分类,采用定量评估过程与定性评估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总体评估体系,力求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王鑫.试論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科技资讯,2015,13(28):181-182.

[2]孙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229-233.

[3]陈清.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运动,2018(01):87-88.

[4]殷征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04):67-69.

[5]武文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知识经济,2015(16):129.

[6]张玉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2):179.

[7]丁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302.

[8]程斌鹏.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6(03):89-91.

[9]谢贵勇.安徽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落实核心素养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