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09-10翟权
翟权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人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33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如在讲授《雨》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所见过的刮风下雨时的情形,这一常见的情境使学生都能说出点东西,马上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此时再问同学们:“风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够激起学生了解课文进行阅读的兴趣;其次,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等,使学生有目的阅读。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引起学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如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阅读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二、朗读默读结合,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在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语言以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合的形式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大脑,需要他即时破译这些符号,并将之还原为思想、形象和画面。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句、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语言的法则规律、手法技巧。在教学中需要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抒情性较强的语言以朗读为主,叙事性较强的语言可以默读为主;以欣赏记忆为目的以朗读为主,以了解内容为目的以默读为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朗读训练,围绕“理解——体会——吸收运用”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默读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终身受益。
三、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养成学生在阅读中自觉、专心思考的习惯。利希顿堡说:“读过书的人们记得不多,是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少。”可见,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因此,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致志,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并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摘錄下来,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在阅读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进行习作,运用文章里新学到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等,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储存和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时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注意适当介绍符合小学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读物给他们阅读,从而使他们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有所收获。
四、结论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