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
2020-09-10朱丽君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人物画的部分,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继承的同时,也博采众长,吸收优秀的西方艺术“写实”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国画工笔画中的“写实”不只是简单地对客观对象进行真实再现,而是要进行艺术地加工提炼,舍掉无益部分,保留有益部分,并且融入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给观赏人一种源于心灵的感悟,所以中国画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一种精神情感的体现。
【关键词】 写实性;空间感;造型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1-0066-02
一、灵感的来源
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便是指创作前应该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这一过程中也体现了画作者的创作境界、艺术思想、生活经验、个人气质、理想以及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绝佳的绘画作品应立意明确后再确定构图、造型和赋彩等,才能做到百读不厌,百看不烦。
魏东老师的《百草沐春韶华年》为50×50㎝卡纸。画虽小,画面内容不少,着实为构图思忖了不少想法。然后怎样选择素材,这又和作者生活阅历和主观情感紧密相连。
《百草沐春韶华年》构思缘于画者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又叠加了当下年轻人的朝气,那老式的135相机和男生背袋里的老式三脚架,还有那潇洒的长丝巾,仿佛两个90年代的青春身影,那背着小白包的少女,正是时下阳光青年,沐浴在春风里,百草吐芳,时光荏苒,三十载的穿越,那浓浓的,是无限韶华年。一幅作品有了好的立意就成功了一半。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写实性的特征
中国工笔画造型偏“写实性”。中国画的线条具有概括性,无论是多么复杂多面的事物,画家都可通过线性来表达。画家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轉折起伏、穿插关系来表达。画者在结构造型时,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同时也通过主观增减,从而向观赏者传递情感。如《百草沐春韶华年》中通过线条的笔墨变化表现空间体积,并与人物造型动态相结合,避免传统工笔画线条的概念化,服务于画所表现的主题。在画者此作品中,潇洒的长丝巾、背袋里的老式三脚架和身后的油菜花等。
三、空间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中国画家在构图时都留意“计白当黑”,因为白与黑容易营造出一个虚拟空间,给欣赏者留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画三脚架只画一个三脚架顶部。
在传统的中国画构图中,常采用以虚代实的手法。在创作构图时,不只是把客观环境照搬到画面上,而是通过主观处理增减将事物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将其呈现在画面上。当代的工笔画通过明暗关系、光影处理等由平面到立体、二维到三维转化,在画面上呈现一个“真实”空间,这与传统国画来说有着明显区别。同时在构图上开始流行“满构图”,画面上出现大幅甚至整画渲染,不留空白,充分利用,比如图中的篱笆、油菜花及向日葵,传统的绘画一般为大片的留白,而这副《百草沐春韶华年》却将他们画了出来。此外,通过透视关系使画面的明暗层次感更加清晰,这些突破都使人物画的写实性得以发展。
四、造型基础改变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底蕴丰富,传统的来说,对其造型要求高。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常深刻刻画其脸部特征,突出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便于清晰的向观者进行情感表达。同时中国工笔人物画画也十分注重衣褶处理,“十八描”便是其体现,在处理衣物时,通过用笔速度变化、线条穿插关系、用笔干湿浓淡和密集程度,表达画面中荣誉的前后关系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体态特征。
而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追求原有造型的基础上,也着重注意脸部关系等,比如脸部处理上层次更加丰富,表现额头饱满度、颧骨高低、鼻梁高低、嘴唇厚薄等,这些都使人物更加立体。除此以外,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学习吸收素描等用笔技法,增加了现代材料和技法,使其层次丰富,人物生动。例如:在这幅画中,白裙女孩裙摆褶的处理,着重突出了衣物本身的肌理,与红衣女孩的上衣的材质明显不同。这也是利用不同处理手法表现其不同衣服,展现其不同人物特点。这种处理方法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增加了画面趣味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让画面更加和谐。
五、结语
工笔人物画具有悠久漫长的历史,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努力专研。魏东老师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不断尝试突破,并吸收其他绘画技法,使西方绘画理论与中国画进行有机结合。我们相信,只要保留优秀传统艺术,并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中国工笔人物画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积寅编著.中国历代画论[G].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王书侠.中国画还需保留一点空白[J].艺术百家, 2003.
[3]莫各伯.中国画造型[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朱丽君,女,山东聊城人。2019年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美术学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