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俄罗斯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主义”

2020-09-10焦悦梅

今古文创 2020年27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摘要】 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由前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创作并最初发表于《青春》杂志上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准尉华斯科夫带领两个班的女兵驻守在一个村子旁,其重点职责是守卫171会让站。面对德国法西斯士兵试图带来的破坏,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年轻姑娘在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岭顽强抵抗德军。在经历了激烈的交火和周旋后,幸存的准尉瓦斯科夫成功俘获了剩余的德军。文章将围绕五位女兵的光荣事迹,通过生活阅历带来的坚强不屈、战斗凝练成的视死如归、保家卫国锻造出的革命意志三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进行形象化分析和解读,进而对战争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的残酷迫害进行针砭。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革命意志

【中圖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18-02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人格中的“自我”曾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阐释:自我即现实世界中的我,也可以视为唯心主义者与存在主义学派倡导的真实的且带有主观感情的个体存在。正义行为发出者与邪恶势力施予者相伴相生。自人类于地球上诞生的彼时开始,各种天灾人祸便形影不离地伴随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的斗争史。

德国法西斯军队对苏联发起的战争充满着邪恶与不正当性,苏军准尉瓦斯科夫带领的五名女兵在面对数倍的敌人进攻时,丝毫没有逃跑的打算,而是千方百计与敌人斗智斗勇。她们是正义的使者,虽然每一个女兵都经历了曲折的人生成长史,但在战争来临之际,她们都选择了坚强不屈与视死如归;在烽火中锻造出的革命意志不仅激励着苏联红军,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对法西斯分子的抗战意志。

小说以大篇幅文字介绍了五位女兵的人生阅历,与敌人的周旋时表现出的女性的坚强和毅力,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内心。

一、生活阅历带来的坚强不屈

邪恶势力由人的行为产生并残害着其他行为主体人,之后视为正义的自我与代表恶势力的他者之间,便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而作为正义方(自我)在审视邪恶方(他者)的过程中,基于自我安全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求生欲望致使对他者的反抗与暴击顺势而生。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读者逐渐对每位女兵背后的经历有了清晰地了解。女兵班长丽达是带着国难家仇参军入伍的,她性格内向,因而生活中沉默寡言,但是她在战斗中却很精明干练与勇敢顽强。战争未发生前,她在一次与边防英雄举办的联欢晚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奥夏宁,结婚一年后,他们的儿子阿尔贝特出生了,但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就牺牲了。

“小说不是用作者自叙为主的语言去反映正面人物的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主要是通过正面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心理交融去反映女兵的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以及人性的光辉。”[1]十九岁的女兵丽莎跟随他的父母在森林的小木屋里长大,其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照顾生病中的妈妈,由此使其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丽莎纯真质朴且渴望爱情。战争爆发后,她走上了前线,换防到兵站后,其对准尉瓦斯科夫一见倾心,因为自卑和羞怯等原因,使她把爱慕藏在心底。

女兵热尼亚不仅出身于一个红军军官家庭,还是一个热情、开朗、聪明、漂亮的姑娘,参军后,因与苏军上校产生了恋情而受到了处分,从而被安排到171兵站。她的到来就像一股清风,给兵站带来了纯净而温馨的快乐和灵动色彩。为了表现女性的线条美,她帮助女兵们改制军服;为了庆祝成功击落进犯的德国飞机,她提出需要举办一场舞会;为了和准备上前线的上校和战友们送行,她不顾上级的政策和命令,奋不顾身地冲向车站,她对爱情的信奉和追求令人感动。令人惋惜的是,战争爆发后,热尼亚的三位亲人都惨死于德国军队的枪口之下。

女兵嘉莉娅的父母很早就离开了她,因为个子不高,所以从外形看起来还像个孩子。孤儿院的生活使她习惯了把孩童般的想象当成现实,她参军的动机里就夹杂着一些革命浪漫的想象:当她看到孤儿院中的朋友们都参军入伍了,她也编造了自己父母在战场上牺牲的事由进而上了前线。

令人叹息的是,战争的残酷性使她逐渐认识到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她常常会伤心难过,偶尔会在夜里偷偷哭泣。

女兵索尼娅是一位犹太人,战前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也是五个女兵中学历最高的人。战争的突然爆发使她中断了学业,进而参军入伍。索尼娅是一个才华横溢、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姑娘。她喜爱文学阅读与创作,尤其是诗歌作品。战争期间,她依然坚持写诗,并热心为战友们朗诵表现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诗歌。从以上五人的人生阅历来看,曲折艰难的战前生活塑造了她们坚强不屈的人物性格。

二、战斗厮杀凝练成的视死如归

五名女兵的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相继逝去的情节为读者营造了心灵的震撼,使读者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犯下的滔天罪恶产生极度的憎恶感,进而在读者心中对自由与光明的未来充满着期盼。

穿插在小说中的诸多回忆细节使女兵的形象更加丰满,这些女兵在血腥的战争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她们是稚嫩的且充满了太多的无助。面对人生中遭遇到的法西斯军队入侵,她们没有气馁,更没有彷徨,而是藏起心中的痛,奋力拿起手中的武器和德国法西斯军队做斗争。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们视死如归;正如人们常说的“百炼成钢”,不经历生活的磨难与战场的磨砺,怎么会体味到个体与个体团结起来形成的强大凝聚力。

五位女兵都拥有不怕困难且奋勇果敢的内心,对她们人生经历与战斗心理的细腻刻画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小说作家独到的创作根底与细腻笔触。

吃人的沼泽地以及山林间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考验着五位女兵的意志和毅力,极端的自然环境给战士们带来了精神与身体层面的双重打击,但是女兵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早已把这些外在困难排除在外;在国破家亡面前,只有拿起手中的枪,坚毅而勇敢地向敌人射击才是最真实的自我,她们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英雄气质蜕变成了永恒的光辉,并在人民书写的历史时空中定格。丽莎在接受准尉瓦斯科夫交代去兵站报信的任务后,飞速穿过森林和沼泽,但是几经迷路与恐惧彷徨,不幸陷入沼泽地而遇难;索尼娅主动为准尉瓦斯科夫寻找丢失的烟袋,不幸陷入了德军的包围圈,面对敌人冰冷的刺刀,她虽然流露出了短暂的害怕,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坦荡与无畏,最后被敌人用匕首刺破了胸膛。

嘉丽娅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个孩子,其对索尼娅的死惊惧不已,当敌人在自己躲避的石头上方搜查时,她一边喊着“妈妈”,一边惊恐地狂奔,最后丧命于敌人的枪口之下。嘉丽娅的死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悲剧,突显了法西斯分子对未成年人的折磨与摧残。

班长丽达曾亲手用高射炮打下了法西斯军队的飞机,当她在树林中发现两名德国士兵的入侵后,便自愿跟随准尉与其他四名女兵前往阻击。在随后与敌人激烈的交战过程中,她受了重伤,在给准尉交代完照看自己的孩子后,便毅然选择了开枪自杀。在丽达受伤时,热尼亚为了救战友挺身而出吸引敌人的注意,在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即使身中数弹其依然继续向敌人开枪射击。当子弹打光后,她甚至抱起一块石头砸向敌人,这种大无畏的视死如归气概震天动地。

三、保家卫国锻造出的革命意志

创作动机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与正当性,是确定作品阶级意识形态的有力凭证。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重点呈现了五位女兵保家卫国的革命意志,其创作的理论根基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五位平凡且普通的女兵。面对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若不挺身而出保家卫国,那么苏联随时会有被殖民的危险。丽莎的死看似有点无辜,但是其急切返回兵站驻地向战友求援的迫切心情日月可鉴。

索尼娅的牺牲重点强调了法西斯分子的邪恶本质,对文学青年战士的血腥杀戮严重违反了人类追求“真善美”价值理念的崇高信念。革命的本质是为了使人们不再受制于专权与迫害之中,法西斯分子掀起的战争狂潮缺乏广泛的根基与基础,早已注定其失败的命运。

小说的创作源自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其中的男兵原型替换成了女兵,而进行人物性别替换的目的是为了凸显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女人们的纯净与美好映衬出战争的残忍与无情。战争的无差别摧毁给人们尤其是女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小说希冀杜绝战争,呼吁人们珍惜和平、热爱生命。

四、结语

一部小说成功的创作理念是基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完美诠释了“保家卫国鍛造出的革命意志”这一说法,女兵们顽强拼搏的浩然正气必将彪炳史册。小说作者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应该多创造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宣扬正义真理的人文主义作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真正享受到“阅读使人明理和进步”的道理,进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吴克非.试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的写作手法[J].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15.

作者简介:

焦悦梅,女,河北保定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