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W模式的《大地》文学副刊研究

2020-09-10潘曌臻

今古文创 2020年30期
关键词:副刊大地文学

潘曌臻

【摘要】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每份报纸都办有文艺性副刊。而《人民日报》副刊《大地》更是经历风风雨雨,始终坚守自己的文艺园地,屹立不倒。一方面得益于常变常新的编辑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始终坚持文化价值本位。在如今喧嚣热闹的副刊界,这一坚持难能可贵。本文以《大地》为样本分析,运用传播学拉斯维尔的5W模式,介绍当前主要流行的副刊理念,探讨《大地》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并对文艺副刊如何坚持文化价值提出四个建议:弘扬正气,旗帜鲜明;关注现实,匡正时弊;以史为镜,一针见血;文中有“我”,坦诚相见。

【关键词】 《大地》副刊;5W;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0)30-0053-02

一、《大地》的传播内容分析

(一)传播者分析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发挥着喉舌作用。《人民日報》在为党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其副刊也在为百姓服务。经考察,《大地》副刊成就了许多著名的大家,是文学爱好者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事业发展的摇篮,文学爱好者们通这块原地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就会有大批的读者进行阅读和赏析,这样自然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这为作者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进步环境 。

(二)《大地》的传播内容分析

第一类是写景。在《大地》上,刊载了很多优秀的写景散文。吴伯箫《天下第一山》描写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巍峨的景观和磅礴气势,追忆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打土豪、分田地,字里行间充溢着对革命战士的崇敬之情。《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并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第二类是写人。文字是表现人类情感最细腻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方法,如果人们是通过诗歌或唱词来表现人物性格总是显得直白生硬,但《大地》副刊在发表诗歌等文体之外,还大量的发表故事类小说类报告文学类等文学作品。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了五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横渡鸭绿江,在朝鲜与当地人民并肩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冲进着火的房子里救小孩的青年战士马玉祥,在雪地里一口炒面一口雪吃得津津有味的小战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金《怀念曹禺》写于曹禺逝世后,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友离开的悲痛之情以及两人互相扶持的追忆。

第三类是记事。在《大地》中,记事的散文也不占少数。这些散文,文学家用朴实动人的辞藻描绘出世间百态,喜怒哀乐,从真实生活中感受人生的真谛。陈忠实《家有斑鸠》记叙了斑鸠和作者的相处,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蒋子龙《龙隐洞纪游》以作者游历桂林的龙隐洞的行踪为线索,展开了一副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其中还穿插着对这片土地上人文历史的思索。

(三)《大地》的传播渠道分析

首先,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方面。传统纸质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仍然没有失去它的作用,文学副刊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前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传统媒介还具有活力。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具备官方权威性、思想性、阅读体验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其次,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方面。两微矩阵,《人民日报》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微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增加不同的阅读模式;其次,从杂乱的信息当中提取优质的内容;第三,随时跟进时代信息发展,保持信息来源的新鲜。客户端是用户可以获取信息的服务器,一般安装在普通的客户端上,需要与客户端互相配合运行。移动客户端是基于广泛流行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所开发的应用软件,是顺应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资讯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产物。《人民日报》在iPad、iPhone、Android客户端及时开辟专区,据统计,客户端用户对产品的黏性度正逐步上升。

《人民日报》还专门为这一副刊开辟了自己的官网,爱好文学者可以在官网上浏览文章,进行文学精神漫步。

(四)《大地》受众分析

中心地区优势突出,偏远地区覆盖困难。城市的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报业的繁荣程度。《人民日报》总部设在北京,其影响力辐射的大多是东部、中部地区,西部由于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影响,受众明显少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以中高等教育程度读者为主。《大地》刊登的文章大多通过《人民日报》的层层把关,是雅文学,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的读者才能体会其中奥义,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五)《大地》传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制造话题博人眼球。有时为了吸引更多阅读量,编辑在内容或者题材选取上,选择了相对娱乐化和庸俗化的作品。有些文章为了看起来高大上和与众不同,忘记纸质传媒应该通俗易懂的原则,而故作高深。

其次,对新媒体时代的脉搏把握不够。几年前博客出现,抢去报刊大量读者。微博的应运而生,使得曾经独领风骚的博客几乎无人问津。微博仅仅热闹了两年,微信又占尽了风头。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一般只能热闹一阵子,然后迅速进入瓶颈期。新媒体尚且如此,何况报刊?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发展《大地》副刊,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年轻的用户阅读忠诚度不高,这对《大地》副刊编辑们是一个考验。目前在对新媒体的把握上,《大地》副刊做得还不够,只有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纸质媒体之外发展更多新媒体业务,才能与读者真正做到心心相印。

二、《大地》的优化

(一)通过文艺评论发出副刊的声音

《大地》的声音,一是散文,二是文艺评论。报纸就是要报道信息,表达观点。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没有对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报纸需要观点的评论,甚至是观点的互相碰撞,这样的报纸才是有灵魂、有血肉的。

(二)通过专题报道、评论强化新闻性

《大地》不能简单地只做故事情节的连载,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是更需要将里面的精华提炼出来,并结合时事生活,深入浅出,使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能更容易理解文章,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大地》要做到不仅具有文化底蕴,还要具有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其文章或报道,不仅仅是要发现事件,更要重视事件解决的过程,是否解决、如何解决、读者能获得什么启示,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新闻性,还增强了文章的实用性,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兴趣。

(三) 加强《大地》的“把关”

一是报纸副刊总体的把关。不论纸媒还是新媒体,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一些违规的内容,就算能夠为带来巨大的阅读量也坚决不给予传播;二是编辑审稿“把关”。报纸编辑是维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在审稿过程中,编辑往往会重点寻找作品中蕴含的“商业卖点”,一旦有足够的商业卖点,编辑的取舍判断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编辑作为第二个层面的“把关人”,在取舍上以积极、正面为前提。这里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南方周末》的主要特色就是能够切实的反映社会状况,为改革提供参考的依据和养料,并且十分贴近生活,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发出反对的声音,并且发扬高尚美好的人文情怀,关注百姓生活,坚守人世间美好情感。如此一来,里面的文章不仅具有新闻时效性,还具有一定思想,甚至由于都是百姓身边的事情,所以还会引起读者共鸣。就这样将聚焦思想融于茶余饭后之中。这与很多大型报刊的路线不一样,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四)加强文学研究,引导读者阅读

读者应该读多点文学作品,体味里面蕴含的文学价值、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要主动学习正确的文学写作方式,规范平时写作中的遣词造句;要学习传统文学人物中的高尚爱国情操,增加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良好的礼仪礼节,学会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尊重别人、知廉耻、明得失。同时,应当组织专家学者以社会责任感来关心《大地》副刊的发展,从内容、发展模式、经营策略等方面对《大地》进行分析,并且对于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效果评估,评论分析,撰写相关评论。

(五)优化传播渠道

微信、微博这些网络平台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因此越来越多的纸质刊物在微信、微博上开设自己的专栏版面。《大地》也应与时俱进,在做好纸质媒介的同时,增进新时代的新因素,优化微博微信板块,这样便使得《大地》融入读者的方式更多元化、更便捷化,也更容易被读者熟知。

曾经有位编辑说过,《人民日报》办得好,就要做到两件事,首先就是要能做到替百姓说话,第二要做到的就是让读者说话。《大地》副刊要办好,同样既需要表达百姓的心声,也需要加强与百姓的情感互动。

文学副刊与其说是报纸的一个版面,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互动平台,在如今的快节奏的文化消费中,把握读者阅读心理,真正为读者带来文化精神上的阅读享受,才能屹立不衰,在这个方面,《大地》副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樊启鹏,黄平茂.中国新媒体纪录片2015[J].艺术评论,2016,04:41-49.

[2]刘涛.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1938-2007):话语、权力与政治的解读视角[J].新闻大学,2009,04:97-104+82.

[3]黄河,刘琳琳.环境议题的传播现状与优化路径——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比较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4,01:90-102.

[4]戴佳,曾繁旭,黄硕.环境传播的伦理困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5:154-160.

[5]李瑛.论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文化传播[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猜你喜欢

副刊大地文学
大地之歌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裂开的大地
文学小说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