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医生》中卡夫卡孤独感的体现

2020-09-10陈晓

今古文创 2020年30期
关键词:罗莎犹太卡夫卡

【摘要】 短篇小说《乡村医生》是卡夫卡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从卡夫卡的情感状况和生活状况入手,分析《乡村医生》一文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孤独感的由来。文章中非理性的语言展现了卡夫卡被压抑的内心,他以隐晦的笔触揭露了自己与现代社会的疏离,并且展示了居于其中的现代人整体的孤独和无助。

【关键字】 卡夫卡;乡村医生;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16-02

弗朗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也是20世纪世纪杰出作家之一。作为西方现代派的先行者,他的作品风靡世界近百年。乔伊斯·欧茨评价他为“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卡夫卡完全可以与但丁、莎士比亚与歌德相提并论”。①卡夫卡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但卡夫卡提到自己能从中得到“满足”的作品时,只点了《乡村医生》的名,这足以看出《乡村医生》在卡夫卡作品中的重要性。《乡村医生》创作于1916年,他与卡夫卡的其他作品相比,似乎更加荒诞和神秘。一场梦境般的出诊之旅背后,是卡夫卡隐藏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荒诞的叙述与真实的内心

《乡村医生》描写了一个离奇而又荒诞不经的故事。乡村医生“我”接到急诊的任务,却发现在这个下雪之夜,马匹离奇死亡。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从猪圈里走出两匹英俊的马和一个马车夫。马车夫同意“我”用这两匹马出诊,可唯一的要求是留下使女罗莎。“我”拒绝了马车夫的要求,可是转眼之间便来到了患者家。在治病过程中,“我”一直想救罗莎可是无能为力。患者是一个看起来很健康的男孩,在病人家属的一致要求下,“我”重新检查男孩,发现了他的腰部有一个玫瑰花一样的疮口,里面有小指头一般粗长的蛆。医生的职责让他必须搭救这个男孩,虽然他已无药可救。在他束手无措之时,患者的家属和村里的长者将他的衣服脱光,抓住头和双脚把他放在床上。“我”最终逃出了这个地方,可是马匹却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我”一个人在雪地里游荡,赤身裸体,永远无法回家。

这是一部充满了象征意义的小说,篇幅很短,却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意蕴。但究其本身,它主要传达出了一种超乎于理智之外的孤独感和疏离感。这与卡夫卡的自身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是卡夫卡内心的真实写照。

二、使女罗莎与菲利斯

《乡村医生》创作于1916年,在此期间,卡夫卡与恋人菲利斯第二次和好。在此之前,他们有过婚约,但是卡夫卡却放弃了这段婚姻。1915年,俩人于分手后第一次相见并重归旧好,并于1917年7月重新定了婚约,但可惜的是,由于卡夫卡罹患肺结核的缘故,二人的婚约于同年12月再度被卡夫卡单方面终止。婚约被毁的原因看似是由于卡夫卡患病的缘故,但是在《乡村医生》一文中,我们却不难看出卡夫卡对于这段感情的态度。

使女罗莎是文中出现的唯一女性,她被马车夫在“我”的眼皮底下抢走,“我”虽想极力搭救可却无能为力。但是这种搭救并没有付出真实行动,它只存在于医生的脑海里。这体现了卡夫卡对于婚姻、对于爱人的态度。他优柔寡断,却又为此而感到苦恼和后悔。

在这一层面上来说,使女罗莎就是菲利斯。她代表着卡夫卡的爱情,但对于这段感情,卡夫卡是恐慌的。猪圈里出来的马车夫是卡夫卡恐慌的来源,他有两匹高大英俊的马匹,这是“我”必须要拥有的,没有这两匹马,“我”无法出诊,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但是与此同时,他必须要用罗莎来交换。如果说马匹代表着卡夫卡的生活来源,那他在文中为此做出了选择,他放弃了罗莎,选择了马匹。这个选择看似是不受主观控制的,但实际上,医生“我”从始至终都有选择的权利,在潜意识里,他放弃了罗莎,选择了马匹。在生活中,卡夫卡依旧是这么选择的。

卡夫卡无疑是爱着菲利斯的,他的好友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曾回忆到这样一出悲情场景,最后一次,当卡夫卡目送菲利斯离开后,他安静地来到勃罗德办公室,坐在一张简陋的沙发上,开始抽泣起来,并抬起蓄满泪水的双眼哀怨地说:“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可怕吗?”但是与菲利斯的恋情,无疑是一段使他痛苦的经历。菲利斯是个好的情人,却不是一个好的妻子,她无法理解卡夫卡的精神世界,她需要的是一个踏踏实实挣钱养家的传统好男人,但卡夫卡的内心王国之巨大,是超过她想象的。“菲利斯是一名传统女性,她内心深处渴望更多的是物质生活,活在世俗生活中,在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环境里,她期盼一位关爱家庭、善待子女、努力工作的丈夫,于是务实、严谨、冷静的菲利斯把卡夫卡看作一个平常人,而这恰恰犯了大忌,卡夫卡天生是一名远离了正常生活圈子的局外人,他一生视创作为生命,对他而言,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创作。” ②而对于卡夫卡来说,在写作和菲利斯之间,他放弃了菲利斯,正如他在马匹与使女罗莎之间,他放弃了罗莎一样。

但是,卡夫卡并不是一个有着超高决策力的人,这个决定使他痛苦,他为此而辗转反侧但却无能为力。他在此之中感到了莫大的孤独。这个孤独是菲利斯带给他的。他需要写作,也需要菲利斯。菲利斯的离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这是他孤独感的来源之一。

三、猶太身份与医生

卡夫卡生于捷克的犹太家庭,可从少年时代开始,他便竭力想摆脱自己的犹太身份。“卡夫卡对犹太民族很是抵触,甚至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犹太’这个字眼。同时卡夫卡认为自己和犹太人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当然也就更不是犹太人了。” ③犹太民族的历史浸透了泪水与鲜血,犹太民族也在布拉格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尤其还发生了两次“犹太人杀人事件”,“犹太人被认为‘在天生的邪恶之外又格外怯懦’。犹太人常被人称为‘懦夫’,甚至被称为‘死人的孩子’。” ④卡夫卡作为犹太人,经常受到这样的歧视,比如经常被骂做“犹太小懦夫”。这种歧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一次卡夫卡被一些孩子骂作“犹太小软蛋”,而倔强的卡夫卡与那些孩子展开战斗却被打得鼻青脸肿,家里的厨娘在看到他遍体鳞伤的回来时,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称他为“Ravachol”(罪犯)。“就这样,卡夫卡莫名地被划入一群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人类当中。厨娘使卡夫卡觉得自己成为邪恶、神秘的一部分,令他感到无端恐惧。” ⑤虽然母亲的家族是一个虔诚的信仰犹太教的家庭,可是毫无疑问,卡夫卡受到父亲家庭的影响更深。卡夫卡的父亲是靠自己白手起家挣得家业,所以他对于犹太教的信仰并不虔诚。“家里仅有的宗教仪式是逾越节头夜里的祈祷活动,这一仪式日益成为一种嘻嘻哈哈的喜剧性事件”。⑥这让一直在上德语学校的卡夫卡对犹太文化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也并没有很好地融入犹太人的社会。社会给卡夫卡订上了犹太人的标签,但是前期的卡夫卡自身却在竭力否定这种标签,这种自我身份的否定给卡夫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让他在社会生活中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孤独者”。他既不认同犹太文化,又无法摆脱犹太身份。即使在后期卡夫卡读过诸多著作开始逐渐认同自己的犹太身份,但是早期的“孤独感”却深深印入了卡夫卡的心里。

在《乡村医生》中,卡夫卡表露出了更多与“身份”有关的孤独感。医生这个职业使“我”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患者的家属对于医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和认同,反而从一开始,他们就将医生看作家庭的侵入者。在“我”说这个孩子非常健康的时候,这些人并没有相信“我”的话,反而一再要求我重新检查。在“我”无能为力治好孩子的病的时候,他们将“我”的衣服脱去,绑在床上。医生的境遇如实的反映了卡夫卡在生活中的境遇。犹太人与整个布拉格社会的脱离 使得卡夫卡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这种疏离感深深刻入卡夫卡的骨髓。“脱去衣服”隐喻了卡夫卡失去安全感的内心,卡夫卡彻底暴露在人前,让他无所遁形,可又无比孤独。

文章最后的结局充满了隐喻意味。赤身裸体的医生一个人孤独的游荡在荒野之中,他无所依赖而又无所逃避,这正是卡夫卡的生存境况。他抛弃了象征着爱情的使女罗莎,也同时抛弃了有一个温暖的家的可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可随之而来的,是他感受到的巨大的孤独感和疏离感。他一直赤身裸体于旷野之中,天下虽大可也无处藏身。

《乡村医生》不是一部奇幻小说,他看似荒谬,实则是现代人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更是卡夫卡本人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梦境一般的叙述暴露了卡夫卡无所适从的内心境遇。在《乡村医生》中,我们看到的是游离的医生的形象,在《乡村医生》外,我们看到的是卡夫卡孤独的内心。这不仅仅是卡夫卡個人的写照,更是所有居于现代社会中的整体人类的写照。

注释:

①乐黛云主编:《卡夫卡与中国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方速林:《卡夫卡女性观》,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③④⑤李红松:《罪与罚——卡夫卡小说中父子冲突之演变》,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⑥(奥)弗兰茨·卡夫卡著,黎奇,赵登荣译:《卡夫卡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72页。

参考文献:

[1]林和生.犹太人卡夫卡[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

[2]赵山奎.关于卡夫卡《乡村医生》的解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

[3]王雯鹤.流浪的灵魂——从卡夫卡的《乡村医生》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作者简介:

陈晓,女,汉族,山东东明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罗莎犹太卡夫卡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两次阅读和讲授卡夫卡作品的体会
学术卡夫卡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城堡里的卡夫卡
神秘邮件
两只羊的故事(上)
卡夫卡向父亲示弱
上海
天才并非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