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漫画到电影的跨媒介叙事

2020-09-10路雅丽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多元媒介融合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的局面,美国教授尼古拉 · 尼葛洛庞蒂最早预见了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够任意地完成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转换,“媒介融合”由此成为传媒领域的焦点,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即叙事者运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改编一系列故事,提供多元体验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漫画和电影同样作为故事传播的载体,在媒介融合时代,何以跨过不同的媒介,共同诉说同一故事主题,使故事的内核能够达到跨媒介叙事的效果。

【关键词】 媒介融合;跨媒介叙事;多元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67-02

2003年,亨利 · 詹金斯首次提出跨媒介叙事这一概念,他认为跨媒介叙事指的是:“一个故事通过多种媒介平台表现出来,每一种媒介都各司其职,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独有价值的贡献”。其核心思想可以表述为:每一种媒介对于阐明整个故事都有其特殊的贡献,它反映了媒介的联合经济。不同媒体平台对于核心叙事的表现手法尽管不同,但他们表达的主题和思想都相差无几。目前游戏、小说等跨媒介的大多数作品仅仅做到了跨平台的播放,而少有对故事本身随时代改编的内容挖掘及价值衍生,在这其中,漫画改编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媒介叙事类型,在电影市场开始占领一席之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漫画改编电影不仅仅是对故事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用不同功能的媒介特点对故事内容的“共同创作”。

漫画改编电影也有其标准:其一,故事内容的跨媒介开发必须源自漫画原著;其二,故事的基本元素得到如实改编,包括基本事件、情节、设定和整体世界观架构等,以保持原著故事的清晰可识;其三则是风格的一致。跨媒体叙事的本质是媒介融合的文化转型,它强调不同媒介上的故事指向同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如:2019年大火的漫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电影便对原来的故事进行时代化的内容改编。《阿丽塔》改编自日本漫画《铳梦》,对于外来文化进行电影改编,又把电影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视觉画面、價值观念等方面保持原有的好莱坞风格,这成了漫画改编电影的一个重点。接下来,本文主要围绕以上几点,对漫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进行分析。

一、漫画改编电影的创作背景

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漫画改编电影无不受到当时、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漫画改编电影曾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过一次创作高潮,当时漫画创作进入一个繁盛时期,漫画开始成为青少年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质。视觉奇观堆砌、传奇英雄叙事,在一个个的小方格里展现高强度类型情节是漫画的特质,正因如此,漫画产业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电影制片商们看准时机,开始着手外来漫画的改造与本土漫画开发,尝试将漫画读者转换为电影观众,将读者对平面形象的阅读经验转化成具有冲击力的真实影像。自 2015 年以来,生活题材与现实话题的引入为中国动漫 IP 影视改编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滚蛋吧!肿瘤君》《快把我哥带走》为代表的新近漫画改编电影对中国大陆本土漫画作品加以生活化改编呈现,内容层面的文化同构使影片的故事世界与变化中的现实世界保持强烈的互文性 ;故事主角、漫画读者、电影观众三个群体的共时交叠,使得这一类型的漫改电影拥有了获取最大范围观众认同的可能性。

二、电影媒介与漫画媒介的异同

(一)一致性。亨利 · 詹金斯认为讲故事的实践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故事对那些生产和消费它的人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想听优秀的叙述者讲故事,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技能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漫画和电影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叙事媒介,在叙事的某些方式上却具有一致性。在漫画中,画格是表达叙事的基本语言,在一个个的小方格里,绘画者可以通过景别的不同和阴影、光线的差异等来绘制不同的故事情景或者故事人物的内心,这为电影的分镜头脚本提供灵感来源。比如阿丽塔和马卡克的经典战斗场景,漫画中,为了突出战斗的激烈,作者并没有将战斗的场景规矩地放在一个个小画格里,而是运用了出格、占多个画幅等手法打破框架,营造激烈的战斗氛围,甚至在描绘重伤的阿丽塔踢断马卡克手臂时,作者用了整整一页的画幅来描绘单个的镜头画面,这与电影的分镜头脚本的绘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电影在拍摄前需要构思好镜头的画面,达到和原版漫画类似的效果,由此,电影的分镜头和漫画的绘制并没有太大差别。

(二)拓展性。跨媒介叙事并非用多种媒介讲述同一个故事,而是在原有的故事上对故事的内核和价值观可以不断延伸、深挖。漫画《铳梦》建构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在26世纪,人类和组装人生活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暴力、血腥,生活在废铁镇的底层人们不断进行打拼、厮杀,为了达到上层的生活而不择手段。电影《阿丽塔》在原版漫画世界观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改编与拓展。如:原版漫画中,把阿丽塔从废墟中捡回来的伊德在当医生的同时还有一个身份便是赏金猎人,漫画中,伊德当赏金猎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杀人欲望,而在影片中里,依德成为赏金猎人的原因是女儿被恶人残忍杀害,于是他开始了赏金猎人的生涯,希望能亲手消灭更多暴徒,同时也是为了赚钱养活诊所。原本简单的一条线索,经过这样的改编拓展,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给影片中的人物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从漫画到电影的跨媒介叙事

(一)叙事主体——人物角色的重新定义。在原版动漫《铳梦》当中,女主角在废墟厂被伊德捡回来,伊德给她取得名字是加里,而加里却是伊德曾经养过的宠物的名字,伊德拣回阿丽塔,本意只是单纯地想把她打造成自己想象中的乖乖女,阿丽塔对伊德的感情也很复杂,既有对伊德救命的感激之情,又有着朦胧的爱慕之情,是一种敬仰与恋父结合的复杂感情。但在电影《阿丽塔》当中,伊德给小女孩取名阿丽塔,阿丽塔是伊德去世女儿的名字,伊德是真的把阿丽塔当成亲生女儿在对待,给她重塑身体,为了她成为赏金猎人,如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女儿,相比较漫画,这样的改编,使得两人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更多的是两人之间的“父女之情”。此外,影片中还多了一个动漫中没有的人物角色那就是伊德的前妻绮莲,绮莲作为一个从顶层跌落到钢铁城的人物,她冷酷、高傲、不屑,为了重回顶层,她不惜一切代价,是个没有感情的人,哪怕是对阿丽塔痛下杀手也在所不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看到雨果重伤在阿丽塔面前,阿丽塔不惜一切想要挽救雨果生命的时候,在这两个人纯真、真挚的感情面前,像绮莲这般无情的人都被感动了,她承担起了当母亲的职责,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放弃追杀,反而救了两人的性命,这个人物角色的添加,使影片多了亲情的情怀,增加了看点。

(二)叙事结构——事件序列的意义重构。原版漫画中,对于阿丽塔的初恋情人雨果的描述,漫画只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对于漫画来说,全篇的重点在于雨果带给阿丽塔的启蒙作用。电影中,雨果这一人物贯穿始终,表面阳光的少年雨果教阿丽塔机动球,伴随阿丽塔成长,暗地里却干着盗取改造人脊椎的脏活,为的是有朝一日赚取足够的钱到撒冷城生活,摆脱毫无希望的钢铁城。直至后来被别人杀死,被迫成为改造人,才得知真相,他们永远都到达不了梦想去的“天空之城”,在通往撒冷城的道路上,雨果被防御环重伤,漫画中,因为机械手臂的断裂,阿丽塔拯救雨果不成,雨果只能带着绝望死去,而在电影中,雨果是自愿放开了阿丽塔的手,不仅仅是由于绝望,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配得到阿丽塔的爱,这种自愿赴死的行为,使阿丽塔今后成长地更加坚强,这种叙事上的改编,对阿丽塔的成长与反叛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叙事场景——天堂地狱的重新建构。原版漫画《铳梦》中,26世纪,人们生活的钢铁城是由空中都市撒冷城产生的垃圾上诞生的城市,故又名废铁镇。这里的环境极其破败颓废,到处充满着绝望,给人强烈的物哀之感。但是在电影《阿丽塔》中,场景布置虽然与原版漫画所差無几,但色彩上更加奇美瑰丽,反而让这种末世之景呈现得更有激情,当阿丽塔与雨果一起坐在钢铁城的额顶楼仰望上层时,此时的环境竟显得有些浪漫,极其逼真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并不对末世感到恐惧。探究漫画与影片改编的画面差别,科幻电影中新鲜、明亮、活泼的画面感映衬当前大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审美特点,好莱坞根据商业价值定位影片风格,刺激观众消费。更契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影片借助人物的夸张变形,营造独特的暴力美学,也努力突破了原著赛博朋克式的黑暗观,形成视觉补偿美,强大、炫酷等印象鲜明,使观众观看时能达到释压目的。

四、结语

从90 年代漫画兴起,到近几年的漫画开始改编成电影,为了诉说同一故事主题,电影和漫画作为两种叙事媒介一直在不断交流融合,在漫画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要很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贴近观众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中国漫改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一方面要从跨媒介叙事入手,完成文本在不同媒介载体中的多角度衍生改编叙事;更重要的是把握当下青年文化与时代特征,精准触摸跨越媒介的交叠受众群体,完成跨越次元的文化转码。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媒介融合语境下漫画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J].四川戏剧,2019:23-26.

[2]徐智鹏.中国漫画改编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策略与文化认同研究[J].当代电影,2019:122-126.

[3]蒋励.从《小森食光》到《小森林》:论漫画跨媒介呈现策略及启示[J].中国文艺评论,2020,(1):71-81.

[4]施畅.跨媒体叙事:盗猎计与召唤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3(4):98-104.

[5]艾志杰.论媒介融合时代电影艺术的“可逆生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1:14-20.

[6]常江,徐帅.亨利 · 詹金斯:社会的发展最终落脚于人民的选择——数字时代的叙事、文化与社会变革[J]. 新闻界,2018,(12):4-11.

[7]王蕾.亨利 · 詹金斯及其融合文化理论分析[J]. 东南传播,2012,(9):11-13.

作者简介:

路雅丽,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多元媒介融合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