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与延伸
2020-09-10徐云李超
徐云 李超
【摘要】 服装设计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和综合实用性的特征。“思政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文章将思政教育元素采用“随风潜入课,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实践中。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也拓展主讲教师的思想政治高度与育人能力,为其他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模式借鉴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服装设计;课程思政;融会贯通;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85-02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所谓“课程思政”,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经常借以寻找灵感和塑造创意作品而偏离思想政治的主线。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不仅为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担负着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的使命。因此,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尤为重要。
二、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服装设计隶属于艺术设计范畴,教师在思想意识方面更加关注行业内部的动态与发展,拟或自我个人艺术素养的修为,以提升专业创作能力为目标。因此在教育教学领域,任课教师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讲授,部分教师完全将思政与专业知识割裂出来,认为兩者之间毫无关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价值观的培养及情感上的启发,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共情和与人协作等能力较弱。因此,服装设计类的教师有待于加强思政课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导入法、案例法和比较法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的传授,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思想水平的专业性人才。
(二)学生不太接收思想政治内容的直接灌输方式。服装设计类的学生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授课过程中老师单纯地传授思想政治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般表现出散漫的抵触情绪,甚至部分学生出现极端的反感情绪,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容吸收毫无意义。因此,需要任课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在课前准备和授课实施过程中,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思政知识达到深入的自然融合。任课教师在讲述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等问题,结合思政教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案例法、对比法、思维启迪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进行教学实施,使学生明白任何创新都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基,以科学精神为指引,达到社会文明新风尚。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创新需要借鉴历史中传统文化精粹,结合时代发展才能赋予设计新的使命。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课,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的。
三、服装设计专业加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课程思政”体现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为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做出重要保障。目前服装设计行业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服装设计方法、面料生产方式、色彩流行及服装廓形趋势预测等紧密依托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促进服装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展,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新面貌与社会文化新风尚。因此,利用课堂主渠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的思想道德修养同向同行,运用新媒体技术结合传统教学增加课程教育的时代感与文化内涵。
(二)将思政内容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突破了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扩充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服装设计教学方法体系,优化教师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对高校的教师进行思政意识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便于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在教学实施中达到与学生的思想共鸣;此外,专业教师也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实现优质教学效果的理想化。
(三)作为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匮乏也是必须改善该课程思想政治基础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对思想政治文化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同时也忽略了政治强化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是当务之急,既增强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不移理想信念,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
四、本课程思政契合点和行动方案
该课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讨论,在思考讨论中逐步形成了课程建设的定位和思路。拓宽思政与专业结合的课程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网络文明建设介入度和自觉性、提升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让学生直接参与服装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图案运用以及服装分类的系列作品创作实践活动。
(一)强化定位。在教材建设上强化应用性,实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结合。服装设计是最具应用性的学科,因此在教材使用和建设中,不仅要注重采用教育部重点教材,还要注重校本教材的建设,以体现本校在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特色;因此,鼓励本校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大纲,编纂讲义,申请十四五规划教材,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二)有机结合。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性,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服装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图案运用以及服装分类的系列作品创作实践活动,将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科技方式、艺工结合、工匠精神等思政知识贯通课堂教学、思想工作和社会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平台上强化网络化,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新高度。以课程知识点结合案例,用创新性的实践开展课程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科技、文化、历史等领域发现并归纳色彩的客观属性与存在的和谐美感。如服装设计色彩领域,流行色具有空间性,中东沙漠国家,很少绿色,国旗上是绿色标记;美国人性情豪放自由,色彩纯度偏高;法国人比较细腻、灰色系称为他们喜好的色彩。引导学生了解各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平等,让学生明白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性和差异化,由此提升色彩美感,创造出具有真善美的设计作品。为服饰色彩设计开拓视觉领域,创造无限新色域。
(三)提升观念。在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思维方面,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如色彩选择与搭配,尊重色彩与色光的客观规律,研究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精粹,结合服装色彩流行趋势,探索具有家国情怀的色彩新领域。材质使用方面,寻找“棉麻丝毛”的历史痕迹,追溯原始面料的制作程序,结合古今中外的时尚变迁时产生的新型面料,如“时尚大师”第二季中蒋琼耳以“青”色彩,采用创新传承羊毛毡工艺完成其中部分作品,体现文化传承的匠心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国力富强才可以实现中国梦。通过演艺服装中奥运开幕式服装解读,学生了解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基本国情,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基础之上,结合材质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服装设计人才的创新应用型培养目标。
五、结语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或通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服装设计的课程同样可以与思政课程一样开展教育的工作,从教学到教育到转变,从而潜移默化的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政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对他们对重要性,使服装设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实现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思政方面的双向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这项工作离不开学院党组和部门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指导。部门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承担课程思想政治科学研究的责任,将课程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它可以引起学校领导者的重视,灵活運用各级资源,建立全方位服务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促进课程思想政治的成功有序发展。工作;另一方面,它也在基层党的建设中。引入了新的生机与魅力,产生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课程”的新模式,体现了党建领导课程思想政治基础建设的有效性,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99-103.
[2]曹喜涛,张建平,张业顺,季更生.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微生物学》为例[J].轻工科技,2018,34(12):164-165.
[3]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78-81.
[4]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作者简介:
徐云,女,陕西西安,硕士,副教授,民族服饰文化与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