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
2020-09-10张玉坤
张玉坤
【摘 要】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既包含日常行为规范,也包括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更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培养。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不是简单地增加“道德与法治”的课时,不是单纯地增加爱国教育的活动次数,而是要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进行情感熏陶和示范带动。德育教育需要全人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既要注重校内教育,也不能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席,每位家长和社会成员都应积极参与。
【关键词】小学 德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相关的教育改革、教学创新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全面实施德育,这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认识,提升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价值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道德与法治课从课程角度来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但是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却被忽视,甚至变相成为语文课,已经淡化了它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尤其德育课堂的高效开展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
第一,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培养一批德育优良、综合素养全面的德育教师。通过校内外培训研修,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出教室,走进德育积极、成效明显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掌握德育的理论及操作方法,并通过操作实践形成良好的教育技能。
第二,学校德育工作组要在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多方位考虑、多层级设计,形成操作性强、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既体现教材设计本意,又能凸显当地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将之付诸教育实践,边实践边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小结,定期召开分析总结会,通过教育工作组的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校本德育课程,使之形成最优化的课程体系。这样一来,就能高效提升德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以身作则,规范学生日常言行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学生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形成动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达到言行合一,规范有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落实。
第一,教师要身体力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强调过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对学生有巨大的感化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乱丢垃圾,即使垃圾桶离他很近,他也懒得往前跨几步。如果教师看到后说:“给我把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去。”学生可能会弯起腰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但肯定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教师不说话,默默地走到他面前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个学生的心里可能就是另一种感觉了:“怎么老师都能弯腰捡垃圾,我却做不到呢?”学生会很认真地思考这件事情,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注意。这就是身教的力量。虽然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教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比费上半天口舌而得不到显著效果要好得多。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教师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引领作用更为重要。
第二,教师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小学生正处在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又正处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通常都会从自己的周围找一个模仿的对象。而教师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理所当然会被模仿,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平常爱说一些脏话,甚至形成了口头禅。教师应该自查自己是否在课堂中或与学生交流时说过过激的语言,从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眼中永远是高大的、美好的,他们甚至觉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的,所以教师为了维持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可能就会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诉诸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由此可见,最好的教育是身體力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走进生活现实,在实践中了解、在实践中总结,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第一,让学生融入周围社会生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带学生深入学校周围的大街小巷,让他们了解规范、不规范的言行举止表现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行为规范意识,从而严于律己,成为一名有礼貌、有教养的优秀学生。
四、转变观念,多开展赏识教育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多以批评、说教方式进行德育。这种德育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认清自身问题及成因,但是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反效果。与批评、说教等德育方式相比,赏识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为此,教育者应当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变批评、说教教育为赏识教育,即欣赏学生、爱护学生,不应只看到学生错误的一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并给予恰当的言语鼓励,引导学生在认清自身错误的基础上增强责任感,积极调整自身错误,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五、结语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接受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能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创新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8.
[2]陈琼基.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68.
[3]张伟东.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J].江西教育,2019(21):33.
[4]苏立赟.浅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