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9-10朱琳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多个行业都造成了深刻影响,图书馆是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发展,图书馆要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管理模式,与大数据发展特征结合,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服务上的作用和优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了传统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图书馆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87-02
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迅速发展,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人们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规模显著扩大,数据类型更加的多样、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难度也越来越高。在1980年,“大数据”概念被正式提出,在2012年后,大数据在社会保障、政府管理、食品安全、工业制造、交通旅游、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工作也深受大数据的影响与冲击,国内外学者针对大数据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开展了深度、广泛研究,大数据理念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建设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图书馆而言,如何存储、组织、处理和有效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和及时产生的海量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和规则,对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利于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业务流程改善和服务创新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追溯至2012年,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还尚无准确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的解讀,大数据也被称之为海量数据、巨量数据、大资料,是数据规模大到无法借助人工在一定时间中管理、处理、整合的信息。大数据具有四个特征,即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多样性、Velocity:输入与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借助大数据,能够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手段的优化与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下,图书馆传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也需要借助新型管理手段、管理技术来满足知识服务要求,利用大数据,可以构建出集齐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化平台,大数据集齐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交互、移动互联网等于一体,能够有效优化图书馆工作模式。
二、传统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服务方式落后:在图书馆传统的工作中,是以书本为主,主要依靠图书的阅览、借阅来进行,对于馆藏资源的推广,整合力度不够,用户借阅时,需要进行查询,这无疑影响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这种单一落后的模式,会影响图书馆的有序发展。
第二,服务内容单一:图书馆的定位是文献信息的存储机构,其信息内容需要经历采集、加工、采购等诸多流程,在传统的信息服务上,存在内容不丰富、时效性弱、信息量小的问题,在采集信息时,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一般会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性筛选,这也会影响信息的保留率。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有更多机会与读者进行紧密联系,能够将信息资源从文字、图片拓展至多媒体,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服务。
第三,技术人才缺乏: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进行资源的采集、保管,而进入大数据时代后,需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要对现场资源进行及时采集、管理,优化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而当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大数据思维普遍缺乏,对图书馆的创新与改革带来了一系列阻力。
三、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一)构建互动共享平台
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强调各类资源的协同、共享、合作,为了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需要构建联盟系统,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协同管理,发挥出各类资源作用,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目前,我国多个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协同创新,构建了专门的协同创新中心。另外,大数据技术将互联网、图书馆系统、用户读者、数据库之间构建成有机整体,使之相互之间成为互动化的关联要素,为图书馆的改造、重组提供了全新机遇,通过对数据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能够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提高信息关联度,这不仅对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有益,也为读者咨询、数据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让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成为可能,实现图书馆之间的整合、共享与互联。
(二)优化信息导航检索服务
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需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导航检索服务,为用户解决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海量信息资源充斥在网络上,让用户眼花缭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寻找到所需信息,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改造各类非结构化数据,构建完善的元数据整合、录入、分类、分析结构体系,开发出适应图书馆的智能信息平台,扩大实体标注与资源耦合、主题索引、数目关联内容。利用信息导航检索,用户可以在各类网络信息中高效、快速的检索到所需资源,节约了宝贵时间,也让图书馆员转化为资源导航员的角色,为用户提供安心、贴心的信息指引,以此为基础,将各个图书馆之间完美对接起来,管理员可以在各个图书馆中搜索所需资源,有效提升了信息导航检索服务的效能。与以往不同,当前用户希望得到深层次、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上,如果依然停留在陈旧的模式,那么必然无法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的信息导航检索服务,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要求,做到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对象全面化、服务手段主动化。
(三)提供个性化专题咨询
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参考咨询服务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迄今为止,参考咨询服务依然深受读者的欢迎,用户可以向图书馆员提出疑问,由图书馆员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了满足图书馆、用户之间的个性化交互,在参考咨询服务上,也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一问一答上,还需要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交互移动服务,此时,就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支持下的参考咨询是一种深层次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让咨询形式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服务更具互动性、及时性,这也是当前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 在咨询服务内容上,包括如下几类:
①实时咨询:实时咨询是一种最为高效、直接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借助图书馆平台来提出问题,选择馆员来解答。在平台收到用户请求后,会及时做出反应,为馆员传递信息,由馆员根据信息来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咨询服务,一般通过微博、QQ、微信等渠道来解答问题。
②联合参考咨询:在大数据支持下,可以将多个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出完整的体系,以此来提供联合参考咨询,将各个图书馆的文献、人力资源相整合,如果某个图书馆无法为用户解答问题,平台可以自动搜索关联馆群,寻求其他图书馆的帮助。
③非及时参考咨询:非及时参考咨询即用户、馆员之间的互动非即时性的,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环境,收录了多个解答问题,将其整合起来。通过搜索服务平台,对各类问题做出智能筛选,寻找其中的可靠答案,这样,即便馆员不在线,用户依然可以获取所需答案。如果用户对收到的答案不满意,可以通過电话、邮件的方式来询问。
(四)优化图书馆管理模式
大数据支持下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主体,在各个主体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冲突,数字资源的融合,需要强有力领导机构和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和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缺乏专业领导机制、管理机构是一个常见问题,由于人力、物力与财力之间的分配不够均衡,导致进度与目标之间出现不一致的表现,特别是不同的图书馆之间,是由不同管理部门负责,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构建出统一的标准,进行科学布局,同时,促进制度上的创新,设置出具有激励性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引导图书馆员主动参与,完善资源运营机制,对平台进行规范、统一管理。
四、结语
大数据是当前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受新技术、新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于读者服务工作的实施而言更是如此。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加大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合理利用,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具有准确性的数据资源,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晓亭.图书馆多源大数据融合研究:问题与挑战[J].新世纪图书馆,2017,(1).28-31,35.
[2]李白杨,白广思.图书馆大数据与微服务的技术融合体系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1).68-72.
[3]刘晓英,庭孝.大数据时代的数字资源融合研究[J].图书馆,2015,(2).58-61.
[4]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35-49.
[5]游海.媒体融合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问题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7,(0s2).31-34.
作者简介:
朱琳,女,天津人,学历本科,职务:助理馆员,现主要从事的工作图书编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