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采哲学与俄国象征主义

2020-09-10牧阿珍

今古文创 2020年16期
关键词:象征主义尼采音乐

【摘要】 本文主要探索尼采哲学在俄国的传播,以及俄国象征派对尼采“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和“音乐精神”的接受。

【关键词】 尼采;象征主义;音乐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23-02

一、尼采哲學在俄国的传播与接受

尼采哲学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世纪90年代。传播途径主要为报刊杂志,以介绍和评价类文章为主,褒贬不一。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弗里德里希尼采:利他主义道德评论》是俄国最早研究尼采的论著。他追随尼采,重新评估和批判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认为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提升人的道德水平”(Ницше 1990: 370)是唯一的出路。而时任俄国哲学联合会主席格罗特则表示反对, 认为尼采破坏了基督教的宗教道德观念,并否定他对“多神教”的保护思想。哲学大师索洛维约夫也颇为关注尼采的思想,并撰文《真理还是空话》和《通向超人之路》,对“超人”问题做出独特解读。

总体而言,该阶段俄国知识分子对尼采哲学的基本态度,以谈其思想的缺点为主,否定其学说的正面作用,将尼采视为颓废主义者、非道德论者、传统思想的反对者、或无神论者和邪恶的宣扬者,其学说也被视为欧洲文化的危机征兆。

第二阶段指20世纪头20年。特点为尼采哲学受到俄国知识界的普遍赞赏,普及率达到顶峰。标志为大量完整、准确的论著出现,如维金斯基编辑的《尼采著作集》,弗兰克、拉钦斯基、别尔曼、别雷、布留索夫等人共同编辑的《尼釆著作全集》,特鲁别茨科伊的《尼采哲学:评论纲要》等。正如门捷列夫·勃洛克所言,那个冬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00年尼采逝世时,现代派主要刊物《艺术世界》上发表文章说:“尼采,对我们俄罗斯人尤为亲近。在他的心中,有两个神或两个恶魔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在争斗,这种争斗在俄罗斯文学界永久地结束了,从普希金直至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对思想界、对未来的俄罗斯、对欧洲文化来说,尼采并没有死去。不管怎样,无论支持或反对他,我们应该和他一起,靠近他……在自己的情感深处理解他、接受他或者反对他。”(珊妮娅 2013: 52)可以说,至此俄罗斯知识分子才开始真正从内心接受尼采。

第三阶段为1917年至1970年。苏维埃政权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止在苏出版尼采著作,传播其哲学思想。这段世纪,尼采成为话题禁区。然1917年兴起的革命思潮却使人们对尼采哲学的兴趣又有回升,甚至将尼釆哲学却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当时的革命出版物中,尼采因与马克思主义在争取个人权利方式上的特别相似之处,竟以民主主义者和人民革命家的新形象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二战时,由于德国纳粹引用尼釆的部分理论来宣传种族主义和暴力思想,导致人们对尼釆思想的态度极其消极,甚至将其名字看作“法西斯”的代名词,彻底抵制其思想学说。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改善。

二、俄国象征主义对尼采思想的接受

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德国浪漫派和俄国本土文学与文化传统的极大影响,其思想基础是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俄国象征派对尼采哲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尼采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吸收上。

在尼采哲学中,日神和酒神分别指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位神祇。日神阿波罗集聚了多种职能和文化意义,既是象征光明、音乐、诗歌和男性美的神祇,也是医神、谷物与畜牧之神,既拥有艺术魅力,又代表生命和希望,象征的是一种“梦”的精神,实质是用外观的美和梦幻来遮蔽人生的痛苦,其状态为一种节制和遏制,表现为充满智慧的宁静、和谐和完美。而酒神狄奥尼索斯则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象征的是一种“醉”的精神。他指引人们在酩酊大醉之后纵情歌舞,使其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尽情享受生命的欢愉,其实质是在酒后忘却自我,消弭自我,与世界融为一体,其状态是一种狂欢和放纵。

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在酒神的魔力之下,不仅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敌对、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尼采 1986: 6)可以看出,酒神的感知方式是以情绪为主导的音乐。

在谈到艺术起源时,尼釆认为,悲剧作为古希腊的艺术典范,既是“酒神”的艺术,又是“日神”的艺术。他“深入研究了构成悲剧的诸因素:合唱、情节、舞台形象、对白、布景乃至神话等等,在分析了它们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认定悲剧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以音乐为核心的。”(王彦秋 2000:67)音乐精神贯穿悲剧各个组成因素的始末。尼采的这种以音乐为主导的综合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别雷、勃洛克、伊万诺夫三位象征主义大师的文艺思想和文学作品中。

(一)别雷与尼采

别雷艺术思想的奠基人是尼采和索洛维约夫。索洛维约夫提出万物统一论,受其影响,别雷追求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以期创造一种具有强大包容力的全新艺术形式,并希望运用尼采的音乐精神为这种融合寻找到理论支持。

他认为,“雕塑、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门类并非孤立封闭的,相邻门类之间有某种融合,而其中起统领作用的是音乐”。(余献勤 2008:87)音乐在这些艺术门类中具有最高的意志表现力,每种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回归到音乐。他从这一理论出发,将诗歌与音乐进行融合,将音乐精神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创作了著名的《交响曲》系列,开创了独特的“文学交响曲”模式。

(二)勃洛克与尼采

狄奥尼索斯精神是勃洛克对尼采哲学的主要接受。“在勃洛克的艺术理念中,音乐是世界的本质和精神载体,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郑体武,牧阿珍:167)因此,他将音乐精神引入自己的诗歌创作,尤其贯穿于其后期作品中,使其拥有强大的震撼力与爆发力。

此外,他还在创作中将音乐精神与社会革命进行对比。在其笔下,音乐精神与自然力、人民、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同义词,与其对立的是文明、知识分子和日神阿波罗。

他认为,人民就是原生的自然力,是文化无意识的保存者,充滿“生活意志”,而知识分子则代表的是文明,是丧失了音乐精神的文化,充满的是“死亡意识“,因而知识分子总是处于“阿波罗式梦境”之中,与长期人民脱节,无法理解人民,真正听见他们的心声。

(三)伊万诺夫与尼采

在“年轻一代”象征派中,伊凡诺夫是最早接触尼采哲学思想的,其博士论文《狄奥尼索斯和前狄奥尼索斯理论》也是与此相关。伊万诺夫从尼采的音乐精神出发,探索狄奥尼索斯神话的奥秘。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指出,音乐具有产生神话的能力,尤其是悲剧神话,而神话的核心是音乐精神,神话赋予音乐最高的自由。

伊凡诺夫接受尼采的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形成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狄奥尼索斯既是受难的,又是狂欢的。原初民在酒后受酒神驱使成群结队,纵情歌舞时,会形成一种集体的狂欢,这种狂欢是一种具有集体性的文化,具有战胜个体的力量。也就是说,狄奥尼索斯精神具有超越个人的“宗教性”“全民性”和“聚合性”。

因此,他提出要创建一种具有“宗教性”和“全民性”的“聚合性”戏剧,并在《坦塔罗斯》和《普罗米修斯》两部戏剧中进行实践。伊万诺夫对尼采哲学的研究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勃留索夫、安年斯基、谢·索洛维约夫等象征派代表诗人对神话题材的挖掘,从而使得俄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创作能够突破文学界限,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

三、结语

尼采哲学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对俄国文艺界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日神和酒神精神成为俄国象征派的重要哲学内涵,其音乐精神更是深入象征主义的文艺思想,并使得俄国象征派不再只停留在表现诗歌外在的音乐性,而是赋予诗歌以内在的音乐精神,使其形式的创新与思想的深化达到融合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2]珊妮娅.尼采与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D].吉林大学,2013.

[3]王彦秋.尼采的酒神艺术与俄国象征主义[J].俄罗斯文艺,2000,(1).

[4]余献勤.试论俄国象征主义对尼采音乐精神观的接受[J].俄罗斯文艺,2008,(3).

[5]郑体武,牧阿珍.试论俄国象征派对瓦格纳“综合艺术”思想的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18,(3).

[6]КелдышВ.А.,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рубежавеков (1890-е-начало1920-хгодов). Книга 2 [M].ИМИЛИРАН.М., Наследие,2001.

[7]Мирискусства[M].1900.Кн. 4.

[8]НицшеФ.,Соч.: В 2 т [M].М.: Мысль,1990.Т.2.

猜你喜欢

象征主义尼采音乐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圣诞音乐路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音乐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
漫画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