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0-09-10宋华国
宋华国
【摘 要】独立思考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此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依赖心理比较重。因此,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达不到此阶段的学习要求。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不可少。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92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惧怕学生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恨不得自己将知识磨细了然后喂给学生。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一遍一遍地复制教师脑海里的知识。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就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良好时机。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哪些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激趣学习,诱导思考
兴趣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根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然而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抽象的知识讲解,都让许多学生知难而退。慢慢对数学学习感到疲倦和麻木。更不要说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制造在学习过程中的“惊喜”,要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是多么缤纷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时间不是限制他们自由,强迫他们学习的时候,而是能够带他们去探索神奇的数学世界,收获有趣而有用知识的欢乐之旅。
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候,基本是都是通过旧知导入新知。导入的方式有许多,如创设情趣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活动导入等等。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化。不同的方式,都要牢牢锁住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对于新的问题产生一探究竟的迫切心理。教师则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注重思维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例如,较为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在一个笼子里,有六个头,十六条腿。教师既可以用角色扮演法来引导学生,让一些学生来扮演“鸡”,另一些学生扮演“兔”,然后用假设法,分别假设出全是兔子,然后发现腿的数量多了,说明应该至少有一只鸡,继续依次类推,最终算出正确答案。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推算答案。在无形之中,学生又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了独立思考的乐趣。
二、以问启思
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常见方式。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进行的无意义的提问,要么设计的问题和知识关联不紧密,要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设计的问题太难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好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层层深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且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问题的解决。要让学生在逐个解决问题后,有种游戏通关的喜悦感。当然,提问也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要树立起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如果直接讲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类别的话,就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过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而巧妙的设置问题,如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三角形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他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图形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过程中收获新知。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故设疑问,引导思考
设置疑问,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设置看似有矛盾的问题,然后引发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处在一种想要揭开谜底的急迫心理中。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非,不启不发”,而质疑能力的提升是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标志。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形成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看法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在学习中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过度依赖教师,在面对问题时,有独立解决的勇气。例如,在小学有关“路程、速度、速度”的问题上,许多学生因为概念的理解,往往导致解题思路的偏差。小船顺流而下时速度是30千米每小时,而小船逆流而上时,速度是20千米每小时,求解小船往返的平均速度。很多学生都会用速度相加然后除以二来解此题,教师也可以顺势夸奖他们解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在他们的相互讨论,互相质疑中,教师才揭晓最终的谜底。平均速度要等于路程除以時间,而不是简单的将速度相除。所以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假设路程为一公里,分别除以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时间,然后用总路程除以这个时间,最终就得到了平均速度。通过“试错”的尝试,让学生对于这些易混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将这些概念牢牢的记住。
四、科学鼓励,乐于思考
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之后,往往在心理上想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只是注重评价学生的结果,如果做对了,则大肆夸奖,如果做错了,就简单的评价,然后马上纠正他们的答案。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没有注重对过程的评价。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养成这样的心理习惯,只会因为成功而感到喜悦,而失败之后,往往会沮丧失落,失去学习的动机,还有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主动的思考。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每一次的独立解决问题,都是学生思想上的探险,也是他们能力上的突破,不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要对他们的态度、勇气表示认可和嘉奖。要让学生慢慢觉得思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让他们被教师认可的事情。并且在评价时,要具体,不能总是用“真不错”、“你真棒”这类的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评价。如“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虽然计算结果有误,但是还是要为你的态度点赞”,这样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需要改正。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改正。
五、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方法的教授,就好比让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在预习时,学生有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或者观看教学视频来解决疑惑。对于自己做错的习题,可以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在主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长远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教师只是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大门,而在最后,都是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面遨游。
参考文献
[1]卜冬梅.激趣乐学探究——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09(48).
[2]余晓虹.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