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
2020-09-10闫维东
闫维东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专权者”,教学也不是凭借教师讲就能完成的。想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得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重视起来,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本文从将生活元素融入问题情境中,降低学习难度;将问题情境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通过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探究了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02
物理相较而言较为难懂,加上其抽象复杂还注重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新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具备高素质。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讓学生愿意深入探索知识,愿意学习知识。
一、将生活元素融入问题情境中,降低学习难度
学习始于疑问,知识源于生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应用于课堂,可以有效的突出物理教学的特点,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现蕴含的物理知识,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与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物理问题[1]。
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进行讲解,学生固然能掌握一部分物理知识,但不会主动去探索知识,只是将教师所讲记在了书本上,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俨然已经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静摩擦力有关的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比如手握杯子,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杯子的手力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的通过观察杯子的受力情况,然后进行交流探讨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在手上抹上油,再握杯子的时候,杯子会往下滑。这时教师要适当的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是手握杯子的力消失了吗?若不是的话,现在的受力情况是什么样的?在这两个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交流、沟通、总结、反馈,学生会深入理解知识,并且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知道了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问题情境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将问题情境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简单的知识理解的很快,稍微难一点的学生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时候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探讨知识。
例如,在教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对电动势与内阻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一步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一开始教师可以将两块1.5v的电池串联起来,然后给三个并联的相同的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电珠供电,而且在三个支路中都设有串联的开关。在第一个实验中,教师将开关S1关闭了,这时小电珠l1的光要比平常更亮,教师可以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将“小电珠的额定电压比电源电压小”的结论得出。随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若是将开关S2闭合的话,小电珠l1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时学生会先在脑内进行模拟实验,并且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得出“l1的亮度不会改变”。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进行这个实验,但结果是l1的亮度变暗了,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呈现活跃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可以有效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通过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物理概念繁琐复杂,学生难免会在面对一些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的时候产生混淆,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对这些物理概念的认知始终是模糊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况激发认知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2]。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要明白学生其实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自由落体运动了,只是对学生对其的表面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让学生将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学生根本讲不上来。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重点教学的就是“物体下落的快慢和重力无关”。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拿出一张纸和一个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将硬币与纸(揉成团)让其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肯定会觉得是硬币先落到地面,但是看到两者同时落地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从而明白空气阻力对物体自由落体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物理在高中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恩红.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品牌,2015(04):292.
[2]于庆春.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8期):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