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对架上绘画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2020-09-10张剑宇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
关键词:新媒介艺术家

【摘要】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中,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尝试着新媒介的使用,无论是摄影、影像和装置,艺术家们一直试图在架上绘画的呈现方式中得以创新,20世纪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影响着每一位先锋艺术家,这种新媒介可能是启发艺术家进入新思维、新阶段的钥匙,也可能是影响改变艺术家传统绘画方式的工具。 直到今天,都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并且在当下的快速媒体时代更加广泛地被人们接纳和使用。

【关键词】 新媒介;架上绘画;艺术家;iphone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58-02

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令当时的人类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电气时代”的来临不光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在社会的不断进程中,人类开始痴迷新科技事物的不断更新。当人们体验过电灯的光亮之后,便无法再妥协蜡烛微弱的光芒。同样,人们在接纳电话和电车的同时,便已经做出了接纳新世界,抛弃旧事物的选择,并且期待和盼望着更先进的未来。

一、摄影术的诞生背景

有人说,时代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因为新事物永远在诱惑着的人们向前迈进的内心,历来如此。法国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拍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永久性照片,但在当时这种照片的曝光时间长达8个小时以上,一位名叫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的美术家兼化学家并不满足这个新事物所呈现的初步样貌,他认为缩短曝光时间才能真正意义上让这个还处在“幼儿期”的摄影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世界,成为最快的传播图像的媒介。1837年,达盖尔终于成功地发明出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他兴奋地为它命名“达盖尔摄影术”,也称“银版摄影术”。达盖尔照相法也成了世界上第一成功的摄影方法,并根据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的照相机,为后来的相机发展和新媒体多元的传播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新媒介的使用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一)创作风格方面

在艺术史中,摄影技术的出现冲击着当时的每一位艺术家,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艺术理念的快速传播,艺术家们通过照片和不同的图像呈现方式来辅助自己的艺术作品,从而使作品在情感和理念的表达上更加准确。巴勃罗 ·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Malaga),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同样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每次谈起毕加索,大家总是会想到一幅他的代表作《亚维农少女》,《亚维农少女》创作于1907年,是一幅描绘了亚维农妓女的人物绘画,画面中五名裸女摆着不同的姿势和动态,但面庞上的瞳孔空洞且黑暗,直直地盯着画外,仿佛是在诉说其身世的不甘。

在《亚维农少女》的草图中,看到原本画面中还有两名男子的身影,毕加索本来想在这幅作品中再加一个骷髅,来强调危险和死亡,这样绘画的初衷似乎会多了一层“警醒”的内涵,但最终经过数次修改,原本的意图也逐渐不再明显,这幅作品的最终呈现彻底割裂了毕加索当时的“蓝色时期”和“玫瑰时期”的一贯风格,成了毕加索踏入立体主义大门的第一张“门票”。立体主义(Cubism)的艺术家追求画面的碎裂感、解析感和重新组合的呈现形式,从而让画面形成了碎片式的图像,同样这样的绘画方式成了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最终目标。这样的风格是如何吸引当时处在舒适区的毕加索迈出立体主义的第一步,要谈及于一台“特别”的相机。1905年,意大利未来派艺术家吉诺 · 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来到了当时毕加索的居所,身为毕加索的朋友,他赠送了毕加索一台相机,而这台相机就是后世闻名的“毕加索相机”。这是一台镜头开裂的木箱照相机,导致其拍出来的照片画面呈现出一种奇怪、荒诞的扭曲风格,照片拍出的人物会有着长长的下巴、宽厚的鼻梁和大小不一的眼睛,显得非常滑稽。但正是这个相机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开拓了毕加索创作《亚维农少女》的特殊风格,也令他沉浸在了立体主义碎片式的奇幻色彩之中。对于毕加索来说,这台相机成了他解构事物、重新认识事物的通道,带给了他新的创作灵感,带给了《亚维农少女》这样一幅人物画全新的呈现风格,同样也启发了毕加索后来对摄影媒介的各种尝试和不断探索。

(二)创作内容与形式方面

1924年理论家安德烈 · 布列东(Andre Breton)在巴黎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受达达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学说的影响,超现实主义旨在探究人类的潜意识为目的,在当时一大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中作为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的萨尔瓦多 · 达利在此期间创作出了大量投射潜意识概念的绘画作品,在达利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了真实与虚幻相渗透的绘画风格,无比荒诞滑稽的动物和景物在画面中交织融合。对于达利来说,电影媒介的出现让他感到如虎添翼,在画面中无法实现的创作感受让他在电影方面得到了满足。20世纪初的电影并没有向现在一样受大家欢迎,甚至无法登上主流的大雅之堂,但因为当时电影媒介形式本身具有的前卫性,达利便看到了电影媒介的光彩。和照片相比,电影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二维媒介的取景、构图和空间的编排,电影中加入了更多元的动态呈现,而且在蒙太奇(Montage)摄影技法的加持下,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感和现实感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1928年3月一部名为《一条安达鲁狗》(An Andalusian Dog)的电影上映了,这部电影全长16分钟,是一部由路易斯 · 布努埃尔执导的奇幻短片,内容主要讲述了一对情侣的争吵 ,但看似平常的剧情却在众多非常奇特的无厘头镜头下变得诡异且荒诞,比如电影中的男子用刀片切开女子的眼球,但画面一转又毫发无伤,爬出蚂蚁的双手、塞满驴的钢琴,一切的一切都令人费解又恍然大悟。故事本身没有太多情节,但每一帧的画面中仿佛又透露着大量的信息,这就是电影艺术作为当时的新媒介对达利的影响,它无法取代达利的架上绘画,但却影响着达利继续对于超现实主义的深入探索,他太需要它了。在电影媒介的启发下,达利的绘画风格更具有镜头感,在观赏达利的绘画作品时,总觉得画面中的主角主宰着一切,每一幅绘画创作内容都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仿佛是电影中某一个高潮的时间点,定格在此刻,等待下一个情节的到来。在电影中,片长是电影的维度,每一个镜头都如同画作一样传递着相应的情感,达利使用它圆满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梦想,也完善了他作为超现实主义最具代表人物的艺术人生。

英国艺术教父大卫 · 霍克尼(David Hockney)出生于1937年,是著名的英国艺术家,他活泼而又喜欢尝试一切的性格令他对于新媒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大卫 · 霍克尼的自述中,他甚至将自己表述为一个只是利用摄影技术绘画的画家,在他的绘画和拼贴作品中看到了新媒介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在他的泳池系列创作中,画面中极具镜头感的形式分割和极致的构图让人们感受到大卫 · 霍克尼对照片拼贴取材的痴迷,在创作绘画作品《艺术家肖像(泳池与双人像)》中,先后利用相机尝试拍了各种不同角度的素材,经过多次照片的拼贴,才塑造出了这幅作品中红色外套男子的形象。

2009年7月5日,大卫 · 霍克尼第一次在当时最新款的iPhone上完成了一幅英格兰东北海岸凌晨的风景绘画,并激动地分享给了朋友马丁 · 盖福特,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这种新鲜的艺术呈现方式的喜爱。他在访谈中说,iPhone和iPad的問世改变了他随时想要记录创作灵感的方式,并且这样的绘画作品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呈现形式,他说:“iPad了不起的是它就像速写本一样,你随时都拥有全套东西、所有的颜料都准备好了,供你使用。”显然,大卫 · 霍克尼喜欢这样具有快速记录特性的绘画工具。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展览中,大卫 · 霍克尼展现出了他极其擅长的摄影技巧,在他的众多拼贴作品中感受到他对绘画和摄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着权衡和判断,在新媒介的帮助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新的体验和新的改变,在传统绘画方式中,大卫 · 霍克尼也会利用拼接的方式连接画布,每一块小的画布如同像素点一样成了组成图像整体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新媒介影响着大卫·霍克尼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内容。

三、新媒介的未来

到了21世纪,科技发展到了更高的高度,现代进程中的人们依旧痴迷于新科技物品的不断更新,新媒介变得更加多元,手机便捷的拍照和摄影功能经历了一代一代的不断更迭后,新媒介的魅力也成功地实现了当时达盖尔发明相机的初衷。这种方式已经成了人们的日常,艺术家们能够用相机寻找素材,快速地在ipad上记录创作灵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二次创作,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呈现绘画作品,开阔了原本架上绘画单一的呈现方式,拓宽了绘画艺术的无限可能,从而真正与当代的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接轨,在展览形式上,在新媒体艺术可以与架上绘画相辅相成,为架上绘画注入新的生命。

今天,新媒体艺术体系更加健全,不单有二维领域,其中更是融入了现代科技中动态与交互的范畴,无论是从视觉、听觉、触觉都要比传统艺术更加活跃。如增强现实的AR、VR,艺术的存在方式也渐渐在革新。数码艺术、电脑绘图艺术、电脑动画艺术接踵而至,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就曾在电脑绘图艺术领域做出大胆尝试。在这些新形态的媒介方式中架上绘画艺术家们并没有排斥其未知的特性,反而在大胆的尝试中获得的新的灵感体验,并且使其服务于自己传统艺术的创作,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英)约翰 · 伯格.毕加索的成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英)马丁 · 盖福特.更大的信息——戴维 · 霍克尼谈艺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萨尔瓦多 · 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4]张朝辉.新媒介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剑宇,男,汉族,陕西榆林人,2020届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当代油画艺术。

猜你喜欢

新媒介艺术家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浅析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电视新闻的渐变趋势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媒介融合的内涵、典范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