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
2020-09-10燕娟
燕娟
【摘 要】为了让小学体育课程更好地发挥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身体情况以及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通过将體育锻炼活动日常化和规律化、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丰富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来促进学生身体机制不断完善。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生体质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66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学习精神、审美情趣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而这其中,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则需要依赖体育教学有效完成。通过体育教学,教师能够改变学生的运动锻炼态度,继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精神,促进其身体素质不断改善,最终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共同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紧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用对用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不断吸引到锻炼和运动的氛围中来。
一、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学生体质提高工作
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进行锻炼指导和运动教学来带动学生调动全身的身体机制,不断强化肌肉、血管和心肺功能,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逐步提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地成长。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放在首位的一点,也是教师必须要用以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一点。只有教师明确了小学体育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不断细化学生体质培养工作,教师自身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推动体育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例如,如果每周有两节体育课,教师就可选择将其中的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身体素质拓展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做出系统性、专门性的指导和培养。而在素质拓展课堂中,教师又要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过程性目标,将素质提升任务合理细化。譬如本节课专用于教授学生一些体育锻炼中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技巧,教师就要从分析易受伤原因、部位以及伤后的第一时间处理等不同的角度讲起,既要保证教学的逻辑性,又要细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接受力和学习效果。
二、注重锻炼方法的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锻炼的科学性
体育锻炼不是学生随意跑跑,随便跳跳就能够做到身体素质有效提升的。一方面运动锻炼具有一定危险性,在教师没有进行专门化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轻则挫伤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兴趣,重则直接损害学生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自己独特的项目价值和锻炼效果,只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锻炼者才能够有身体素质上的改善。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一个工作就是科学指导学生的运动锻炼方法,改善学生的运动状况,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健康性、安全性和科学性。这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有效改善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展示演示、语言讲解来给学生讲明白正确的运动方式,打好学生的运动基础。譬如立定跳远教学的时候,教师先要通过语言和演示相配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跳远的原理、锻炼的部位,并在教师的演示下看清楚正确的双脚站位、双手摆位、膝盖弯曲度等。接着教师多次演示跳远,让学生看清跳远过程中的身体幅度变化、膝盖缓冲效果,以此来打好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自主运动情况,准确抓住学生锻炼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指导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只有这样,学生体质提高过程才能够健康科学。
三、合理安排运动技能,满足不同学生实际的身体状况差异和体育锻炼需要
不同学生在学习体育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运动基础、身体素质以及锻炼兴趣上的差异,导致教师面向群体实施的体育教学计划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个体差异效果。譬如在跑步教学的时候,男生大多跑完后依旧精力充沛,而女生则很容易流失体力。如果教师不顾这些差异,强迫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相同任务,很容易导致一批学生的锻炼兴趣受挫,产生课堂畏惧心理。因此,为了让体育锻炼真正惠及到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体质提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按照运动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相协调的原则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在个体差异以及锻炼需求上的需要。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差异给出不同的锻炼目标,适当给部分学生降低目标以此来培养其锻炼信心和兴趣。如降低女生标准,让身体不适的同学选择适当休息,较难的项目降低标准,较简单的项目提高训练要求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差异,安排更加多样化、由简入难的锻炼活动,通过合理教学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差异需要。
四、重视课后时间,将体育锻炼规律化和日常化
从锻炼强度和运动时间密度来看,课堂上的体育教学与学生锻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锻炼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运动了,在课外又恢复到懒得动的状态,那么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无法得到保证。只有教师将学生的运动锻炼过程日常化和规律化,引导学生在课外同样进行定期的锻炼,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身体机制,逐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教师要积极向学校反应,组织丰富的体育比赛、集体锻炼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机会和浓厚的运动氛围。譬如组织学生每天早晨完成操场两圈晨跑任务并打卡记录,安排每月一次的班级拔河或者接力对抗赛等,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外也将锻炼工作“充实”起来,让运动成为生活,成为个人习惯的一部分,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锻炼水平提高和身体素质改善。
五、联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的学生运动锻炼鼓励和陪伴工作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将家长也纳入到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来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情况中,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认为体育锻炼会累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十分抗拒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还有的家长自己缺乏运动锻炼的意识,导致孩子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在家长的压抑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随着锻炼频率的减少而不断下降了。因此,做好家校联系和合作,一来要改观家长的态度和观念,让家长鼓励和认可孩子的科学健康锻炼行为。二来要鼓励家长做好陪伴工作,成为孩子锻炼道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不断激发孩子的锻炼热情。
综上所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有效的运动方法指导和体育活动安排工作,在保证学生运动健康的同时,尽可能锻炼到学生每一块肌肉,不断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申春亮.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科学锻炼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1):191-191.
[2]翟晓明.高中生体育课锻炼态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