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盖茨比的服饰效仿与阶级流动之梦

2020-09-10陈喜华

今古文创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摘要】 作为菲茨杰拉德最有名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借助服饰这一有力手段,生动地刻画了幻想通过服饰效仿来实现阶级流动而失败的典型人物形象盖茨比,这隐含着作者对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等级森严的阶级界限的无情讽刺和批判。本文运用布尔迪厄的区分理论进行分析,认为盖茨比阶级流动的最终失败表明趣味与习性在阶级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服饰只不过是肤浅的表象,阶级的提升只通过单纯外表的变化无法实现。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主题实则是一个有关阶级流动的幻灭之梦。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服饰效仿;阶级流动;美国梦幻灭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2-0022-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研究”(编号:15YBA348)的阶段性成果。

弗 · 斯科特 · 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杰出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自从发表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其美国梦幻灭主题进行了论述。但关于美国梦幻灭主题和阶级流动之间的关系,少有学者关注。

因此,本文试从盖茨比的服饰效仿出发,分析阶级流动与美国梦幻灭主题之间的联系,以此进一步深化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关于阶级流动,黎学军认为它是社会阶级不同水平间的运动。意即在阶级社会中,根据不同阶级的构成条件各个阶级的成员既能够实现阶级身份的向上提升,抑或可能向下降落的过程。[1]

由此看来,美国梦实则是一个强调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阶级提升的瑰丽梦想,富兰克林便是实现了美国梦的杰出代表。但20世纪初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和18世纪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已大相径庭,美国梦的实现即阶级的提升尤其是中下层阶级提升到上层阶级已变得不可能。

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仍旧怀抱着提升阶级的幻想,并试图通过改变服饰来进入上流社会,可想而知,他的结局将是失败。

一、盖茨比的急切炫耀和身份建构

服饰非常紧密地和阶级联系在一起,人们幻想通过改变服饰来提升阶级。盖茨比便是其中的代表,他试图通过华丽的服饰来建构富人甚至上层阶级的身份,殊不知他的这种盲目努力只会化为泡影。盖茨比过分在意自己的着装。他衣柜的那么多衣服表明他急切地想炫耀,证明自己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实际上,他是一个对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不确定的人,而且他迫切地想成为上层阶级中的一员。盖茨比拥有“两个非常讲究的特大衣橱,里面装满了他的西装、晨衣和领带,装、晨衣和领带,还有一打一打像砖头一样堆起来的衬衣。”[2]

盖茨比完全在模仿爵士时代美国社会上层阶级的做派,他想借用昂贵的服饰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身份。他在黛西面前展示的衬衫是薄麻布衬衫、厚绸衬衫、细法兰绒衬衫。这些衬衫的面料都是当时流行和贵重的,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盖茨比购买如此多柔软而贵重的衬衫并且在黛西面前展示这些衬衫实则是“用一种粗俗的炫耀性消费的方式炫耀了他的新财富。”[3]他想通过这些衬衫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重新吸引黛西。但他根本无法进入上层阶级,他所处的阶级也顶多不过是中产阶级而已。这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上层阶级的趣味和习性,他从小没有机会耳濡目染,更没有受过任何这方面的教育。由此看来,盖茨比运用服饰来提升阶级地位的初衷虽是美好,但终将是虚幻和缥缈的,他的阶级流动之梦根本无法实现,因为美国爵士时代阶级壁垒森严,阶级之间的鸿沟无法跨越。

二、盖茨比的中产阶级趣味和习性

盖茨比具有中产阶级的趣味和习性,这严重阻碍他进入上流社会。例如,汤姆一开始就质疑他的身份,认为他是个大私酒贩子。他不相信乔丹所说的盖茨比是牛津大学毕业生,因为他穿一套粉红色衣服。克莱门蒂认为,“这是一个现代读者容易记住的细节因为它具有性别和性的内涵。但在历史背景中,颜色与阶级和炫耀有关。汤姆那类人,相比之下,明白没有任何的剪裁和顶级材料可以超过他们那些从小在妈妈膝旁就已经掌握的着装和语音习惯和在牛津受过的教育。”[4]盖茨比衣服的颜色不小心泄露了他的审美趣味,它表明盖茨比不知道穿鲜艳的粉红色不酷。实际上他得穿粗花呢、棕色粗花呢、或深蓝色法兰绒[5]。

根据汤姆所说,上层阶级的男士是不会穿粉红色衣服的。盖茨比可能想用粉红色的衣服来凸显自己的身份,不料却弄巧成拙,这说明他根本不明白上层阶级的趣味和习性。而“上流社会的规矩,将趣味变成真正贵族的最可靠的标志之一”[6]。

由此可见,盖茨比费尽心思也进入不了上层阶级的原因是他根本不具有上层阶级的趣味。暴发户盖茨比和上层阶级汤姆之间的趣味和习性有着天壤之别。“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空间中有著相似位置的个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处境,培养了相似的阶级惯习,从而形成了包括艺术审美、饮食习惯、消费习惯等在内的相似的文化实践。换言之,不同的阶级成员形成了不同的阶级行为。”[7]

盖茨比和汤姆的出身、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因而形成了对服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出身卑微的盖茨比赚了很多钱,获得了大量经济资本,好不容易把自己从下层阶级提升到了中产阶级,所以他仍旧幻想着能进一步进入上层阶级。但是阶级之间的界限不是一夜暴富可以跨越的,它是几代人财富的积累和传承已久的一种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是由趣味和习性筑起来的高高壁垒,中下层阶级只能永远被排斥在上层阶级之外。可悲的是天真无知的盖茨比根本不懂得不同阶级之间的跨越并不是拥有大量物质财富就可以实现,还需具备大量的文化、社会和象征资本等。

由此看来,盖茨比进入上层阶级的失败不仅意味着美国梦的幻灭,也意味着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中,阶级差异巨大,普通百姓阶级流动的美好愿景也必将付诸东流。

三、結语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幻想通过服饰效仿来提升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盖茨比。从而丰富而生动地展现了服饰与阶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深刻内涵。他的失败结局表明单纯外表的改变无法提升阶级,阶级建构由许多其他因素,例如习性、趣味、社会出身、教育背景、经济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而服饰只不过是肤浅的表象,通过改变服饰只是暂时伪饰了身份,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阶级。因此,中下层阶级幻想通过改变服饰来提升阶级,只是黄粱一梦。

另外,《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体现了作家的深刻洞察力,菲茨杰拉德预见到了爵士时代美国梦的悖论:它既是一种促使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力量,同时也意味着无法实现的虚幻性。这是因为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阶级之间的壁垒森严,阶级固化现象严重。上层统治阶级对中下层阶级无情排斥和强行操控。这是导致盖茨比死亡悲剧的重要原因。

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主题实则是一个阶级流动的幻灭之梦。由此看来,菲茨杰拉德揭露了阶级之间的巨大差异并予以批判,表达了对中下层阶级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哀叹,因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具有进步性。

参考文献:

[1]黎学军.阶级流动性问题的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2,(2):10-13.

[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Canterbery,E.Ray.Thorstein Veblen and The Great Gatsby[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Association for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9, 33(2):297-304.

[4]Clemente, Deirdre. My Big Idea:Decoding Gatsby’s Costume Drama[EB/OL].Harper’s Bazaar. UK.(May 7,2013).http://www.harpersbazaar.co.uk/culture/going-out/news/a7555/my-big-idea-decoding-gatsbys-costume-drama.

[5]Clemente,Deirdre.Interview by Mark Adams:“Weekly Chat:UNLV’s Deirdre Clemente on fashion consulting for‘The Great Gatsby’” [EB/OL].Las Vegas Weekly,May 11,2013,Web.https://lasvegasweekly.com/events/search/?q=UNLV%E2%80%99s+Deirdre+Clemente+on+fashion+consulting+for+%E2%80%98The+Great+Gatsby&go=Go

[6]皮埃尔 · 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M].刘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5.

[7]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52-57.

作者简介:

陈喜华,女,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及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的编辑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完美无缺的作品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