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百变艾米丽

2020-09-10刘夏妤

今古文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福克纳

【摘要】 《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納发表的极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经历了长久以来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依然屹立不倒,有极大的阅读价值,因此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在不同的读者眼中,女主人公艾米丽有着不同的一面。在笔者看来,艾米丽是一个优雅的、可怜的、爱到极致、行到极端的女人。

【关键词】 艾米丽的玫瑰;福克纳;多面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14-02

作者威廉·福克纳,出生于1897年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一家名门望族。他既是作家,又是种植园主、军人和政治家。福克纳的生活环境对他影响很大。童年时期,福克纳的曾祖父是一位成功人士,具有极强的文学传统。九岁时,福克纳受曾祖父的影响便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

福克纳的父亲屡战屡败,在很多方便都很失败,而母亲却刚强果敢,经常让还是孩童的福克纳在“软弱”和“坚强”中做选择,让福克纳从小便体会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曾祖的成功与父亲的失败构成极大的反差,再加上母亲的严厉教导,促使他对想象力从喜欢发展到极度依赖。

福克纳从小听黑人保姆讲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后来在镇上的广场,他经常去听人家讲述八卦和奇闻异事,这在他早年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成年后的福克纳参加战争,换了很多职业,最终坚持阅读和写作。因作者有着独特的南方情节,所以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美国南方为背景,正如《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首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森镇,一开始,女主人公艾米丽便死了,全镇的人来送葬。随后,小说展开艾米丽生前的种种。随着艾米丽父亲的去世,原来免税的官员也换了一拨人,要求艾米丽小姐纳税,但被艾米丽“打败”。人们发现艾米丽家中传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便悄悄地采取了措施为其驱味。

时间回到父亲去世的那年,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个北方人,可那北方人无意于艾米丽成家。艾米丽去药店买了毒药,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一次那北方人走进艾米丽的家中便再也没出来过了。在艾米丽的葬礼上,人们打开家里一间尘封已久的房间,在床上发现了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而在尸体旁边的枕头上还有一缕艾米丽小姐的头发。这便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关于艾米丽小姐的故事。

玫瑰象征着优雅、浪漫和爱情,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玫瑰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艾米丽小姐是尊贵的南方贵族后裔,本应优雅尊贵地过完一生,但生活在北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新时代中使她无法保持优雅的生活姿态。

艾米丽在父亲去世后,成为南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缩影,传统的淑女贞德观压制内心的渴望,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一见倾心的人,却在大环境的干扰下无疾而终,艾米丽一生也没有获得浪漫的爱情。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可悲的人儿,作者或许手捧一束绚丽的玫瑰献于她的墓碑前,为她哀叹,为她祝福。在《艾米丽的玫瑰》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艾米丽这样一个矛盾又复杂的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艾米丽的多面性。

她是优雅的艾米丽。艾米丽是一个南方贵族的后裔。艾米丽的家在一条最讲究的街道上,“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这即是对艾米丽家的第一印象,无不让人感觉高贵和典雅。

出身于这样的贵族家庭,艾米丽自然是高贵优雅的。病了一段时期后,人们再见到艾米丽时,她已剪了短发,“看上去像个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无相似之处”此时的艾米丽,已经历了许多,仍像天使一般。

在与荷默伯隆相恋的日子里,逢礼拜天的下午人们便能看到艾米丽小姐和他一起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从译文中这句“那辆黄轮车配上从马房中挑出的栗色辕马,十分相称”我们便可以看出艾米丽小姐在生活中是十分讲究的,俨然一个亭亭玉立的贵族少女。

在毅然决然坠入爱河欲与其长相厮守时,艾米丽去首饰店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一件上还刻着爱人之名。她还买了全套男人服装包括睡衣。这么周到而细致的女子啊,无不体现其作为贵族后裔的优雅姿态。

她是可怜的艾米丽。作者在讲述的开头就说“艾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艾米丽作为南方贵族后裔,这背后古老的家庭背景带给她辉煌之外,也带来了传统而腐朽的思想。

在政府人员让艾米丽交税时,她口口声声说着“你们去找沙多里斯上校”,事实上沙多里斯上校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艾米丽深受腐朽思想的迫害,是一个活在过去当中的人儿。在父亲死后第二天,人们到家里哀悼。艾米丽衣着和平时一样并无特殊,脸上也没有忧愁难过之情,并告诉每一个来哀悼的人父亲没有死且不肯处理父亲的尸体。她不肯承认父亲的逝去,从此只有自己孤苦无依。

艾米丽想留爱人相伴终生,爱人却喜爱浪迹天涯,无意于安定成家。这对一个满怀期待的少女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而在周围世俗的眼中,她的爱恋也是不被认可的。当大家得知艾米丽买了毒药,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时,却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她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人的坏榜样”。镇上的人针对艾米丽的爱情海采取了一系列阻挠和说服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经常发出“可怜的艾米丽”,在他们的眼中,艾米丽独自一人,孤苦无依,确实是值得同情和可怜的。艾米丽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无法改变的悲剧。

她是爱到极致的艾米丽。父亲在世时,为了所谓的等级和尊严,赶走了所有追求艾米丽的男人,剥夺了她的幸福。传统的淑女道德观在艾米丽的心中生根发芽。父亲去世之后,艾米丽对于爱情的渴望使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一个北方佬。初识荷默伯隆,美好的爱情在艾米丽内心泛滥。她抛开世俗的观念爱上荷默,这俨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和爱人共驾一辆马车,出双入对,成为小镇的“青年的坏榜样”。

她是行到极端的艾米丽。在纳税一事中,作者对艾米丽的外貌有这样的描写“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尸体。她那双凹陷在一脸肥肉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的移动着”,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外貌便可以看出艾米丽身体内包含的思想僵化腐朽,被旧传统包围,不与外界接触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也是艾米丽心理畸形扭曲变态的原因之一。在得知爱人不想与自己成家时,她便狠心让爱人饮下毒药。

艾米丽把爱人的尸体放在她曾经用心装饰过的婚房:玫瑰色的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或许在她心里这一切都象征着多么美好的爱情啊!她妄想用生死来征服时间和爱人。由此可以看出,艾米丽已经心理变态俨然是一个残忍的凶手。

除了艾米丽的多面性,在此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小说是十八世界开始的文学流派,传给读者惊悚、恐怖的感觉。在《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无不体现着这一风格。小说中关于带艾米丽家的描写给人的大致印象是阴暗潮湿,鬼影匆匆。这即是烘托了一种压抑,阴森的气氛。

对于艾米丽的个人性格的刻畫,“像一具尸体”,也是给人恐怖的感觉。而毒死情人并保留其尸身的做法则大大震撼读者的心灵,在小说的最后,人们看到床上的尸体并在尸体旁边的枕头上发现的艾米丽的一绺头发。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揭示了真相,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除了哥特式的风格,《给艾米丽的玫瑰》还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作者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艾米丽死了,随后叙述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并在结尾揭示真相。这种倒叙的写法使故事发展充满了神秘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在此小说中,作者还采用了象征手法。文中各个细节皆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赋予了小说饱满的感情和内涵,值得读者慢慢品味和发现。

福克纳在创作中通过对艾米丽多面性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看到艾米丽性格的多变性以探究背后的原因。我们认识了优雅的、可怜的、对爱情充满幻想爱到极致的、对爱情失望行到极端的艾米丽小姐,因此看到了旧传统旧道德对人性的摧残与禁锢以及新兴北方工业文明对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冲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是福克纳的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胡南平.美国短篇小说选读[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婧.《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玫瑰之象征意义[J].海外英语.2010.

[3]朱振武.福克纳短篇小说(评注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景艳辉.浅析福克纳的南方情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剑南文学,2010,(10):56。

[5]韩加明.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国外文学,2000(1):36-41.

作者简介:

刘夏妤,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商丘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育。

猜你喜欢

福克纳
糟糕的邮局局长福克纳
精神感动我
威廉·福克纳的《熊》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家族怪胎”也能获诺贝尔奖
没见到他
威廉·福克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研究
一封未开启的信
与福克纳老头息息相通
福克纳《圣殿: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