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020-09-10宝尔瑾

体育时空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呼和浩特体育产业

宝尔瑾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34-0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和发展机遇,总结了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以期为呼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呼和浩特  体育产业  态势分析  发展机遇

一、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体育产品销售等自主经营的体育经济实体数量和门类逐步增加,经营范围领域不断扩大,同时体育无形资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收入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以本体产业为核心,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初步格局。从体育产业结构来看,体育销售和体育服务业呈稳步均衡发展的态势。体育彩票在体育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均体育彩票销售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此外,体育组织、场馆管理、健身休闲领域发展较快。但从总体看,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总量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慢和经济效益偏低等特点,并且存在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社会资本注入动力不足、区域体育消费需求总量有限、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由此可见,呼和浩特市的体育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

二、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一)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1.体育产业硬件设施完备。呼和浩特市为自治区首府,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体育局支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市体育中心、市网乒中心等一大批体育场馆和健身路径。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体育场地总数达到4800个,体育场地面积522.43万平方米。按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常住人口344.6万人计算,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5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7%。

2.城市社区体育基础坚实。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完善,各办事处、镇全部按要求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坚持政府主导、体彩公益金扶持、社会力量补充的原则,加大社区、单位、居民小区健身活动中心和站点建设力度,城市便民利民体育设施逐步改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得到完善,全市有市、区级单项体育协会6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700余人。

3.体育产业群众基础牢固。体育健身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健身锻炼正在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体协、单项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职工体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加强相应人群的体育组织建设,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与竞赛。

4.人文底蕴独特鲜活。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深厚,现代文化多元繁茂,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结合,造就了呼和浩特不保守、不排外、融合能力强大的人文特点。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5.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呼和浩特市正在大力调整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三个城区向黄河靠拢,拉大城市框架,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支持。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发展迅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旅游接待设施逐步完善,提高了消费者的可进入性,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基本保障。

6.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呼和浩特市地形多样,自然资源雄厚,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山地、河湖、沙漠、湿地等多样的地貌特征极具开发体育休闲业和体育旅游业的潜力,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劣势

1.经济发展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目前,呼和浩特市没有把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尚未意识到体育无形资产的战略性意义,体育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近几年,呼和浩特市虽然承办过一些高水平赛事,但没有形成固定赛期,缺乏属于呼和浩特的标志性品牌赛事。

2.体育体制与机制改革迫在眉睫。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没有明确,宏观调控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不高,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市场化运作局面还未形成。此外,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缺乏有效支撑和服务监督机制,各类体育协会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组织和行业自律机制。

3.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受自然地理和人为破坏因素的双重影响,呼和浩特市逐年积累的环境问题仍很严重。虽然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以及多项规划措施的实施,使区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差,建设宜居美丽呼和浩特的目标任重道远。

4.体育市场主体尚待培育。体育服务项目少,场馆设施功能单一,经营模式滞后,创造需求能力弱,消费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市内消费主体规模较小,消费水平偏低,对市场的拉动力不大。

5.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呼和浩特不断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作为工作重点,但与乌海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人才供给还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对于刚起步的体育产业来说更是捉襟见肘。

(三)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1.国家政策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支持。十九大以来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各地调整宏观政策,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内蒙古自治区政策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引导。体育产业作为非资源类产业,符合自治区发展思路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呼和浩特市政府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为促进经济转型提质,呼和浩特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如《呼和浩特沿黄生态经济带一体化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总体规划(2021—2025年)》《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加快两个转型,打造一个中心”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民健身服务业为基础,以整合优化体育资源为手段,大力培育体育本体产业,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开发重点板块项目,打造特色体育品牌,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深化区域联动,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战略定位

依据呼和浩特山、水、沙漠独有的特点,可将其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体育竞赛表演集聚区;面向中国西北部、服务内蒙古西部的特色体育休闲基地;区域性体育会展、中介、培训、文化交流的体育服务业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力争用8~10年的时间,建立并完善与乌海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体育市场体系,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2.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盘活体育存量资产,引导大众体育消费观念,基本建立起体育产业的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和统计体系,使体育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体育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培育1~2个自治区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2~3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运动休闲品牌赛事;创建具有国内影响的体育健身、培训品牌,组建大型体育产业企业;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三项指标均有大幅增长;体育彩票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育服务贸易较快发展,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和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核心竞争力、優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力争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以上。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呼和浩特体育产业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呼和浩特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美丽的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