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0-09-10王明龙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声乐教学课程思政

王明龙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关键词】 课程思政;声乐教学;声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93-02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源自上海高校陆续提出的“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这其实并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项教学活动的简单转化,而是在寻求时代背景下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育人的教学形式,两者辩证统一,同向而行。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思政课程”无疑是作为理论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指明思想方向,而“课程思政”则是将理论更融洽的转换于实践中去,更宏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两者也不只是单纯从文字上进行了先后顺序的调整,两者其实形成了一种协同效应,存在着隐性与显性的关系。“思政课程”是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课程,是在校学生接受理论教育的直接学科,是学习先进思想的显性渠道。而“课程思政”更多的是在表明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专业学科教学理念上的升华,属于隐性教育方式。“课程思政”是要求我们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与专业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予以细化,找出恰当的契机把“课程思政”与专业学科教学融会贯通。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理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人们经常所说的修身养性,其实也就是让自己的心理维持在一个平和的度上,来达到理性的状态。

二、声乐教学中的“思政”思维

高校是实行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把握住课堂思政教育的渠道且同时构建“大思政”格局,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目标和目的。如何让“思政”进入到课堂,则是对每一位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更具有价值导向的要求。

(一)声乐教师的主导作用

声乐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小课制的授课模式,这就对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性,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思想与艺术的相互交融贯通。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成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但毋庸置疑的是,学生在思维层面的展现依然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崇高的师德,树立好个人形象,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素质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到言传身教,所谓教书育人,应以育人为首要前提,始终用“四有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在声乐课堂上始终贯穿“思政”思维是我们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但也应该注重课程思政的艺术性,既要讲授演唱技巧,演唱方法,又要照顾到分析作品本身传递的人文精神、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歌唱欲望,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内而外地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作品时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与作品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有效果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更加符合当下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手机应用软件的训练途径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觉枯燥和乏味,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相结合,才是既重视专业化训练又重视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比如在中国民族歌曲及红色经典声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则一定要通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来了解历史、了解时代、了解人文,才能在演唱中树立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们的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弘扬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以此类方法相结合,才可无形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

三、声乐作品的选择与思政导向

每个时代或每个时期的声乐作品中往往都包含着当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形态,时至今日亦是如此。我们当下的作品,也更多地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心声与人类社会主流价值的追求。

所以在选择声乐作品时,我们要遵从主导性原则,即以优秀的、反映時代主题的作品为导向,引导学生们靠拢当下主流价值观,揣摩学习声乐作品的词曲情怀与情境,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塑造高尚的人文品格与人文精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为立德树人把好“思政”方向。

以《我和我的祖国》这首声乐作品为例,该作品是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李谷一演唱的爱国主题的歌曲,创作和发行于1985年。且在2019年6月17日,曾入选中宣部评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毋庸置疑,这首歌曲在2019年可谓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这首声乐作品前半部分采用了抒情的色彩,后半部分又慷慨激昂的表露对家国的情怀,这样看似“动静”结合的创作手法,非常巧妙地将舒缓激情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相结合,真正体现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深深依恋与真诚的歌颂。该曲目的歌词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一脉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作者将“祖国”和“我”比喻成母亲和儿女,又将“祖国”和“我”比喻成大海和浪花,这两个非常具象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秦咏诚(作曲家)在力求获得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的同时,把生活中的语言节奏与音乐中旋律节奏相融合,其表现不仅朴实大方,又亲切感人,在让听众听得清、听得懂的前提下,还遵循应有的线条美和律动美,才创造出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与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在个人和养育自己的祖国之间建立起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在词曲的结合上可谓是“恰到好处”,这首声乐作品无疑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深受人們喜爱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歌曲。

诸如此类作品,甚至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经典声乐作品,如民族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作品,都是非常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黄河大合唱》(1938年)《东方红》(1944年)《歌唱祖国》(1950年)等,这些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时间轴线上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高度集中概括了我国在发展历程中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在声乐的课堂中需合理运用红色音乐资源成果,对学生进行思想理念的教育,并能更加生动阐明新中国在发展进程中的来之不易,对学生的精神和意志具有正向的引导和激励等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下现阶段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达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要求。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提高自我认识,加强创新创造思维,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声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合理计划声乐教学中的“思政”目标与专业技能目标,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也需要时刻加强“课程思政”的渗入,让当代大学生在心智发展、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养成。

在全员“思政”的大格局下,声乐学科专业的教学要结合自身课程特点特色,不断探索和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的融入专业课课堂中去,达到专业知识显性教育与“思政”隐性教育相结合,也是专业知识智育与“思政”德育的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个宏大且深远的课题,关键在于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就是教师这个角色,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较高的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注重课程开发与创新,实现专业学科与“思政”德育的有机统一。当然,这不只是给当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同时需要管理者和“思政”队伍等各方面的齐心合力,才能真正有效的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上的根本性转化,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2]庞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8,(24):16-17.

[3]赵雪.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声乐课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J].艺术评鉴,2018(10):74-76.

[4]宋珍珍.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初探——以音乐课堂为例[J].黄河之声,2019(22):64.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声乐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