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鸟朝凤》看民俗文化电影对文化现实的映照

2020-09-10侯文煜榕

今古文创 2020年6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民俗文化

侯文煜榕

【摘要】《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以唢吶作为民俗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隐喻象征,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命运的思考,再现了民俗文化及价值在现代人心浮躁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尴尬处境。作为第七艺术,电影同样在映照现实。从这个层面上而言,《百鸟朝凤》中唢呐艺术的没落也映照了现实中民俗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没落。对《百鸟朝凤》中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电影是怎样映照文化现实的,并通过这种映照带来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民俗文化;文化现实;映照;民俗文化电影;《百鸟朝凤》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6-0070-02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1]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文化媒介从纸质报刊转移到了电视、电影等信息传媒性质的媒介,文化的承载自然也被赋予到影视中。

(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本质上而言,民俗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文明规约与文明认同。

二、文化背景:民俗文化与《百鸟朝凤》

(一)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载体

民俗文化的载体通常是民间日常的风俗习惯及民间艺术。其中,民间艺术集中地体现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不仅承载了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更多的时候承载的是百姓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期待。比如剪纸、年画承载的是人们对于来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盼与祝福,面人则承载了人们对先祖、神话故事的仰慕和对其能护佑子子孙孙的希望,《百鸟朝凤》中的唢呐则承载了人们对于亲人离世或者婚嫁等人生大事的重视与郑重的祝福。

2.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1)文化自信的核心来源

文化自信的根基即是自身独特而又灿烂的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土地广博的国家,因此我们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区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并在民间以民俗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现代社会中民族精神中的许多基因其实都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因为民俗文化之中已经深层次地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思想、民族情怀、民族道德基准、民族心理意识等几乎一切形而上的精神,这些形而上的精神价值显然是民俗文化之中积淀萃取所造就的精华。”[2]

(2)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继承者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继承者的推陈出新。在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的任务大多是落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官僚阶层,但到了民众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的现代,民众的自发性继承也愈发重要起来。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文化的通俗性决定了其理解、接受的可能性,所以更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民俗文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继承者。

(二)《百鸟朝凤》中的民俗文化背景

《百鸟朝凤》的故事围绕着唢呐这一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展开。唢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于红白大事(婚礼及葬礼)。唢呐艺术的背后,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中对于婚丧嫁娶的重视,也是对人的品格(如影片中的葬礼主角够不够格在葬礼上吹奏百鸟朝凤)的认同。

可以说,《百鸟朝凤》的故事背景就是在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中展开的,其要探讨的母体也始终与民俗文化乃至更加泛化的文化本身联系在一起。

三、文本细析:《百鸟朝凤》对文化现实的映照

(一)《百鸟朝凤》中对现实有所映照的细节分析

1.唢呐艺术曾经的辉煌与艺人受到的尊重

在影片中的前半段(焦三爷去世前),出现了大量凸显当时唢呐艺人地位的情节。影片开头部分,幼小的游天鸣跟随父亲前往焦三爷家拜师的情节中,焦三爷的倨傲、游天鸣父亲的奉承和游天鸣的战战兢兢都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在百姓心目中焦三爷所代表的“唢呐匠”的地位。在游天鸣拜师后,游天鸣父亲在村中与朋友、邻居们提到儿子成为唢呐学徒时的骄傲与邻居们表现出的羡慕,再次通过细节表现了人们对“唢呐匠”这一职业而非仅对焦三爷一人的尊敬和高度认可。

在游天鸣跟随唢呐班子第一次出行时,“焦家班”的成员们笑话游天鸣道:“哪有唢呐匠自己背乐器。”在影片的环境中,唢呐班子外出其乐器都是有人专门保管和运输的。这不仅仅表示唢呐艺人本身的地位,也能够表现出大众对于唢呐艺术本身的极致尊重。

事实上,百姓对唢呐艺人和唢呐艺术的尊敬和地位认可,其根源来源于对唢呐所代表和象征的“人生大事”的看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婚丧嫁娶”无疑是人生最重要之事,而这其中都有唢呐的参与。因此,唢呐的隐性象征便从一个民间艺术上升到了对于“婚丧嫁娶”的重视程度的外在表现。在影片中,焦三爷带着唢呐班子参加葬礼时,为了请他吹一曲《百鸟朝凤》,举行葬礼的主人带领所有“孝子孝孙”朝焦三爷跪拜,已经能够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唢呐背后的隐性象征,这象征着对此人生前地位和品德的认可,和人们对于自身地位的看重。

2.唢呐艺术的没落与传承困境

在影片中,唢呐地位的跌落是伴随着焦三爷的老去的。在游天鸣接管了唢呐班子之后,随着人们观念的更迭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唢呐地位已经大大不如往前。如果说以往的唢呐是人们对于传统地位的隐性象征的话,如今的唢呐已经从神坛跌落,在人们心中已经是普通的“热闹一下”的乐器了。在“游家班”参加一次婚礼时,作为游天鸣发小的新郎不仅没有按照以往的规矩行郑重的“接师礼”,在游天鸣问起时也表现得十分无所谓。这对唢呐艺人的打击无疑是很沉重的,也直观地展现出了随着时代的更替唢呐地位的跌落。

影片中游天鸣接班时,恰好是游天鸣一代年轻人走上了社会舞台的时候。年轻人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以往发生了很大了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对唢呐这一种民间艺术的轻视,而是从观念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淡漠。因此在游天鸣接班后,唢呐班子工作越来越少,班子里的人都纷纷离开,外出打工。在好不容易凑够人的一次工作中,唢呐班子遇上了主人家请来的西洋乐队。在这段影片的高潮段落中,不服输的唢呐班子与西洋乐队争抢风头,最终因为西洋乐队的出言不逊大打出手。影片的戏剧冲突正好瞄准了唢呐市场没落后,唢呐地位的跌落不仅导致了唢呐艺人本身的失落,也导致了唢呐艺术传承的断层

(二)《百鸟朝凤》的细节对文化现实的映照

在《百鸟朝凤》中,唢呐所象征的正是传统文化,影片对于文化现实的映照与影片中唢呐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是同构的。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里,技艺一向是受到百姓尊重的。因为技艺的传承保密性问题,大多传统技艺只传给自家后代。能够成为学徒学会一门技艺,意味着伺候拥有了生存的本事。因此,这部分民间的“手艺人”,就如同民俗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一般,从民间的层面是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继承者。他们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技艺本身,而是传统文化里的观念、风俗和变迁。

以往,在特定的时代里,文化继承者们可能会改进自己的技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来赢取人們的尊敬或者更好的经济地位。但是在工业革命后,科技的飞速发展令机器代替了人,使得这批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手艺人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中国吸纳外来科技的同时,也吸纳了外来文化。对于绝大部分年轻民众来说,外来文化是新潮的、当代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的传统文化则成了落伍和糟粕。因此在影片中,哪怕唢呐作为民间艺术,并没有被新的机器所代替,但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唢呐背后的隐性象征被打破,他们的地位也被娱乐性更强的西洋乐队所代替。

四、民俗文化电影对文化现实的映照与启示

(一)映照

民俗文化电影本身就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集中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民俗文化电影中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的没落,也最直观地映照了现实中的文化现实。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在当代文化的革新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中举步维艰的民俗文化,也能够透过民俗文化的困境进而思考传统文化的何去何从。民俗文化通过电影这一相对新兴、在当下更易传播的媒介,能够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从而更加深层次地思考文化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规划。

(二)启示

1.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没有任何文化能保持孤立和“自闭”。在这个基本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走向没落,是难以以一己之力对抗的必然趋势。

2.文化的相互冲击与融合,使得文化中真善美的部分愈加突出和可贵。我们呼吁保护和重视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是在保护文化中最有特色、最能代表我们民族内核与精神的部分。民间艺术的没落,更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没落。

3.要想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就必须要打破桎梏,打破固有的传承经验,以更加贴近当代人们生活的方式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百鸟朝凤》中唢呐艺术在民间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正是因为与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婚丧嫁娶仪式联系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2]李谨男.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民俗文化价值探寻[J].电影评介,2016,(23):83-85.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百鸟朝凤》:多层叙事的文本建构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和救赎想像
《百鸟朝凤》:当下中国传统情节 电影的绝唱及其营销之道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